口碑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784939.html点击古玩元素网
核心提示:
“玩弄”收藏是人生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境界。因为收藏品承载着远古的历史和文化,承载着艺术审美、工艺传承和流传经历。
“玩弄”收藏是人生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境界。因为收藏品承载着远古的历史和文化,承载着艺术审美、工艺传承和流传经历。当然,收藏品正因为有这些特殊的稀缺性和独有的价值,使得它同时具有升值的潜力。记得著名主持人王刚说过一短话:“天底下还有这等美事吗——每天让你玩着,欣赏着,由于它的存在,让你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同时,它还能保值和升值,一不留神更能让你发大财。”话虽诱惑和俗气一点,但还是有那么一点道理的,也道出了许多玩家的收藏初衷。无论那一类收藏,对于另一些藏家而言,不仅仅是将有价值的古董买来珍藏起来等待升值那样简单。
记得一位古陶瓷收藏家说的很经典:收藏古陶瓷,并不是因为古陶瓷的制烧工艺和艺术性高于现代陶瓷,主要是缘于历史赋予它们的深厚的文化积淀,缘于对祖先文化的认知和崇仰,缘于我们对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的责任,缘于我们对逝去的时光的留恋和追忆.......而我们大多数收藏家和爱好者,却恰恰没有认识到这点,或者是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这些。这是缺乏历史辩证法的基本知识,更是缺乏正确的历史观。所以,他们经常会说,什么时期的古陶瓷工艺是如何不可逾越,什么时期的古陶瓷釉色又是怎样不可企及,什么时期的古陶瓷的神韵又如何怎样无法制,什么时期的古陶瓷的拍卖价格屡创新高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现在人为附加的一种浅层次认识,古陶瓷本身蕴含的古代历史和古代文化,以及它们独有的原创艺术品质才是我们收藏的本质。
历史是不可能逆转的,无论什么时期的古玩艺术品,你只要渗透到它的文化里面就是一种境界。由于收藏者的创造和用心,使得收藏者的劳动而形成了新的价值。尤其一些传承有序的珍贵藏品,不仅仅是自身的价值,还包含这许许多多收藏之人的心血和过程,我想这大概就是收藏的另一种价值魅力所在。
说到收藏,从收藏的历史来看,历朝历代都有收藏文物的爱好。上至皇帝和贵族官员阶层,下至士大夫文人和富商阶层,大多数对前朝历代文物收藏有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力。尤其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物收藏已经相当普遍。但要说到收藏境界,就不是简单收藏那么容易。起码要收藏到真品,并且把收藏历代文物看做是对民族文化根基的延续。通过收藏,增加文化修养和体会文物收藏带来的精神享受。通过收藏能结交收藏圈子里志同道合的知己,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真正的建立良性的收藏观和认识观。从而更好的保护文物和传播远古的文明。
一个人选择了收藏,实际上是选择一种生活状态,选择一种生活状态,实际上是选择一种境界。但是收藏的境界高低是取决于对待收藏的态度,比如求真务实还是徒有虚名?求真务实的收藏需要严格的条件,眼力、财力、运气是必不可少的,你不搞收藏没有人说你没有境界,你一旦搞了收藏,当傻瓜的概率非常之大,可见求真务实的重要性
有一句话非常经典:一件经历千百年的文物艺术品或文物遗址,恰巧被你收藏或发现。如果你不研究它的文化价值、体会给你带来的深层次愉悦,或者不把这种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传播出去,只是一味的利用的商业价值为自己牟利。这种收藏观,久而久之会让自己成为逐利的“奴隶”,这样就失去玩收藏的乐趣和意义,还不如干别的行业来钱更爽。有公共价值的珍稀藏品毕竟有限,而你看重的藏品不一定别人就喜欢,所以变现非常能折腾死你。
这里要特别要补充一点,在具备正确收藏观的同时,如果不练就自己文物艺术品鉴别眼力、强化自己的文化知识、不虚心求教和借鉴于人,学点皮毛就敢颠覆别人,甚至蔑视一切。这种人更可怕,更可恶,更文化流氓。文物收藏首先要追求真品,其次再言谈文化和艺术。忽略了真假,还号称自己是收藏大家,就好比一个毫无技能的人在猴子面前叫嚣他是人类的精英一样滑稽可笑。当下这类所谓“大家”和“明星专家”闹的笑话确实不少。
当然,对于祖宗留下的文物艺术品,谁都有收藏和研究自己祖宗文化遗存的权利,一时走错路或走了弯路不要紧,要命的是一直走错路,而且还要带着一群人走错路,比如那些国宝帮御用专家和国宝帮核心成员。这就很可怕了,我们放眼望去,这种“大虾”如民国时期的军阀一样比比皆是。他们真正的陶瓷学术研究探讨没有,有的是政治阶级斗争口号和相互奉承、吹捧。可悲的是很多一些所谓的资深老退专家感动的“屁滚尿流”,甘愿俯下身为他们兜着屎尿。我有时在想,这那是文化收藏和传承,简直是一场场政治运动。殊不知收藏与政治运动是有本质区别的,收藏是讲求真理的,是实实在在的真就是真,假就是假的古美术工艺的鉴赏行为,而政治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收藏者不在于你是皇帝老儿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有眼力,收藏的是真品、精品、绝品。即便社会上没有人认知,起码好的行业圈子里是钦佩的,羡慕的。而政治运动的本质是利益之争,谁的手段和计谋厉害,谁能调动利益驱使下的广泛积极性,谁就能赢得政权。看看一些能忽悠的人成为“政治领袖”或者地区掌门人,倒下才知道有多烂。即便搞赢了收藏政治运动,难道参与这些运动的藏家的收藏都是“国宝精品”不成?我想,除了参与这个政治收藏团体的群体,其他之外的人有谁认可?我想那些大新货要得到社会广泛的认知,起码还要等到年之后也不一定是古董。因为这些赝品的制作水准远远低于当代工艺品,可以说是大规模的粗制滥造。
收藏的境界是平常心
平常心很重要,首先是爱好。收藏分类别和艺术品质,但不分贵贱。小收藏有小的境界,大收藏有大的境界。比如收藏烟标、收藏小人书,收藏唱片,收藏钟表,收藏邮票。这些收藏与那些动则上百万千万的书画瓷器相比很小,但小有小的好处,小有小的方便。如果把这些小收藏的各个门类和品种都收藏齐全,并形成一定的规模,通过这些收藏能展示其相关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色,这也是一种收藏境界。
作为文物艺术品领域的瓷器收藏来说,在眼力具备的情况下,如果还不具备财力,不一定非得要收藏到几百万或者数千万一件的精品,才算收藏具有一定的意义。如果有这种思想,收藏则是很痛苦的一种选择。其实收藏名贵的精品残修器和瓷片,照样也能成就梦想,尤其通过收藏瓷片,不但自己开阔了视野,而且通过这些瓷片收藏弥补了馆藏完整器缺失的器形和品种,完善了陶瓷发展史。给深入研究陶瓷窑口的学者和藏家提供重要的实物标本证据,这也不失为一种收藏境界和贡献。
北京藏圈里有一位瓷片收藏家,人称“片儿白”,他通过自己多年收藏的数万片瓷片,开设了博物馆,并把其中一些有经历的瓷片,逐个写出来,整理成书,给人们讲述瓷片后面的故事。他从《打眼》到《开眼》,从《开眼》到《掌眼》,从《掌眼》到《片面之瓷》,每一部作品都有声有色。收藏古瓷片使白明出了名,有人要给他工作室,有人要帮他开公司,还有人要做他的经纪人,他都婉言谢绝。“我这是狗屎上不了台盘,”他戏谑道,“我只想过三比三的日子,三分之一干本职工作挣钱养家糊口,三分之一经营发展博物馆,三分之一写作。”你别看他调侃自己:“我整个儿一个败家子加捡破烂的,玩不起整的才玩碎片儿呢,这叫画饼充饥。”其实,他随便穿着一件白色对襟褂子和一双黑色圆口布鞋,手里把玩着一块元代青花瓷片或核桃,那份闲情逸致,是何等的享受和自在。还有北京的瓷片玩家李有成先生(已经去世)、曲永建先生、尹书立先生等人都是把瓷片玩的有声有色的主儿。河北、河南、浙江、江苏、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的藏家把瓷片玩出精彩的不胜全举。
收藏的境界是痛并快乐着
有很多务实的藏家说过:收藏就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但受罪也是心甘情愿的,可谓痛并快乐着。“越肤浅越简单,越深刻越复杂”这句话用在收藏探究上最恰当不过。因为收藏是实打实的经验学,这些经验的获得几乎都是血的教训,都是拿血汗钱买卖出来的,没有一次比一次惨痛的打眼,就不会有痛彻心扉。当你发自内心感激让你吃药的“抢手”时,你才能把交学费看做是自己收藏路上的历练,这个时候你才能真正迈向成熟的收藏之路。著名的香港收藏家张宗宪先生,在总结自己收藏历程时,他领悟古玩的能力是“反复捉摸”;他的丰富经验获得是多听、多问、多买,活到老学到老,他的生意经是看得懂,买得起,卖得掉,卖不掉还要摆得起;他信奉的古玩信条是“只要东西好,贵了还能贵”,他推崇“高举高打”和“高进高去”,“以学术带商业,以品牌推藏品”;他虽然八十多岁高龄,现在依然子夜不眠,晨曦方寐。他虽然没有上过多少学,但他善于学习和总结。他就像一名刺客,时刻预备着锋利的刺刀,把自己放在危险的境地随时出动。也许有人会问:这样的一生多累啊?其实这就是真正的进入收藏境界,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精品,拿下别人不敢拿的高价精品,因为他看到别人还没有看到的潜在价值。看似满世界奔波和劳累,其实也乐在其中。
文物收藏,就像一块无形的超级磁铁,时时刻刻的吸引着历代帝王将相和士大夫文人们不能自拔,也让许多才女暂忘春花秋月何时了。有的帝王沉迷其中,甚至丢掉江山,比如唐朝的李世明,宋朝的宋徽宗赵佶就是这样一位超级喜欢收藏文玩的君王。还有清代的乾隆皇帝更是如此,他虽然没有玩掉江山,但太多的荒废朝政,导致康乾盛世从此走向下坡道路。江山社稷和文物收藏对于他们都难以取舍,这种选择想必一定是痛苦的,但收藏仍就让他们乐此不疲。这也是收藏背后蕴含的巨大文化和艺术魅力所致。
近代以来的古玩市场上,无论是官高位重的官员,还是外国的驻华使节,再还是文化名人或者演艺明星,只要痴迷于收藏的,一头扎进市场,和小摊小贩或者是同道藏友打的非常火热,彼此忘记了各自身份,彼此忘记了实力均衡,也许为一个问题争论的面红耳赤,也许为一个问题的解决而和颜悦色。仔细想想,什么玩意能有如此功能?唯有古玩收藏。微博上结识一位演艺明星,等片子在家闷的实在难受而找乐子,去年跟随我跑了一次江湖,走村转巷,半夜起来逛市场,风餐露宿,完全变了一个人。用他的话说:“就是过瘾,治疗抑郁很管用”。
但是,企图心太强的收藏人是实实在在的收藏找罪受,因为并不快乐。为什么呢?一个是眼力和悟性很差,一个是心气儿很高老想着自己是人物,还有一个是梦想着通过收藏来发财致富。越是急于求成,越是频频打眼或者被“杀猪”。有的悔悟能力有限的,气急败坏到喊爹骂娘,甚至跳楼自杀。如果社会是个江湖,那么收藏领域就是一个大江湖,黑白、红绿混杂大染缸,不是被闷死呛死和半残废,就是被折腾的五颜六色,最终找不到自己。
收藏的境界是藏有所取
收藏的平和心态很重要,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教训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但是财力和运气不到,藏品也是与你无缘。财力和运气都到了,没有眼力辨别真伪,或者不能发现是否是具有潜在价值的精品,藏品也是与你无缘。那么,作为普通收藏者,到底如何进入正确的收藏轨道呢?
首先要爱好,有时间和闲钱,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再是悟性和具备眼力,再还有扛打击能力。即便那些商界精英或者政界精英,没有时间苦心专研具备一定的鉴藏眼力,但必须要借助鉴藏眼力的人才(资深艺术品经纪人)来为之把关。其次就是藏有所取,即:你喜欢那一个门类?准备投资那一个门类?开始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全面开花,慢不说精力和财力有限,就是一个门类的收藏,也是牵扯到很多的知识和内容。一个领域搞透彻了,再跨到另一个领域,最后形成系列。比如龙泉窑的收藏:龙泉资料和书籍的搜集,窑址考察,窑址瓷片收藏,遗散在社会上的精品标本收藏,精残器的收藏,多年代和品种标本的收藏,整器的收藏,精品整器的收藏,整个龙泉窑精品整器系列的收藏等。这样无疑对龙泉窑有了较全面的熟悉和透彻,自然对龙泉窑瓷器的文化了然于胸。
从龙泉窑瓷器的收藏,到系统的对龙泉窑瓷器进行研究,这是更深层次的一种收藏境界。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因其主要产区在龙泉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窑址有大窑、金村、溪口、松溪、小梅窑等多处,北宋时有20多处,到南宋时有窑址50多处,其中以大窑、金村两处窑址最多,质量也很精,溪口窑最精。
当明白南宋龙泉窑是最具有艺术价值的烧制阶段之后,会投入精力收藏和研究这块。再不行说俗气点,从升值的角度你会把资金投向这个领域,即便是南宋龙泉窑精品瓷片,也都具有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