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拈花惹草给老人一片有情天

“拈花惹草”

给老人一片有情天

身体衰退,有了病痛,老伴病了……面对这些变化,有些老人一时难以做好心理调适,有人会担心,有人会忧郁,有人会悄悄抹泪。很多人靠自己和亲友的支持走过来了,但也有人,因为难以言说,会把这种难过压在心底。如何帮他们走过这样的艰难时刻?

厦门市一些社工机构开展的一种心理辅助方式——“园艺疗法”,为老人排解心中的阴霾,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现场

走进海兴社区的室外心灵花园,十几平方米的露台上,种满了香茅、薄荷、南非叶、辣椒等花木果蔬;在莲坂军休所里,也有一片生机盎然的“生命花园”……这些花花草草,不只是美化环境,还是园艺治疗的“神兵利器”。

戴仕梅说,通过让老人们自选种植物,并在栽培照料植物的各阶段中,做好记录、总结、分享感悟,强化了老年成员间的交流、沟通,使其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得到调整和改善,从而获得对生命的体验和自我价值感的提升。

沁心泉社工事务中心有一项活动叫作“生命花园”,一小块绿地,有花有菜,交给老人打理。五六个老人一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去种。

程俏梅说,老人摆弄植物,开展小组讨论、小组对比,这是一个交流、互动的过程。这对老人很重要,尤其是高龄、空巢老人,因为他们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平常很少串门。“过程中,老人手得动,站着,弯着,是很好的运动。剪枝时,跟园艺师学习,哪个枝要剪,哪个枝要留,选择的过程,犹豫的过程,他得思考,这对防止大脑退化也有好处。”

程俏梅认为,园艺疗法是非常有魅力的手法,“我们借助花开花落,来跟老人做生命的教育。老人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变化,开花的时候喜悦,剪枝的时候难过、不舍,叶子发黄发枯的时候,就要诊断,是不是有病虫害。”有的老人在面对身体衰退、病痛的时候,往往有逃避和恐惧的心理,不愿意治疗,不愿意吃药,“我们借助植物,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生命其实也是需要养护的,就像植物需要施肥、浇水、晒阳光一样,这样,比较容易让老人转变观念。”

注:

戴仕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婚姻家庭治疗师、社会工作师。厦门美丽心灵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省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公安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成员

程俏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治疗师、长者精神养护社工师。厦门沁心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员,联合国教科文、国家卫计委《家长沟通》项目培训师

故事

1

为三角梅的“一哭一笑

在沁心泉的生命花园里,陈女士领养了一株三角梅。在她的精心栽培下,三角梅长势喜人,开花时,更是满枝娇艳。陈女士看着它,心里美滋滋的。可是,园艺师告诉她,该给三角梅修枝剪叶了。陈女士不愿意了:“这么漂亮的花儿,怎么能剪呢?”园艺师开导她,修剪枝叶,是为了让三角梅长得更好,开得更美。陈女士拿起剪刀,这边看看舍不得,那边看看也舍不得,想到要把三角梅枝丫剪掉,就心疼得想哭。工作人员引导她,修剪是为了三角梅长得更好。可不可以拿个花瓶,把剪下的花,插花送给其他的老人?或者,把剪下来的枝,送给老伙伴们在家里种?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陈女士放下了不舍,把剪下的花枝送给邻居,听着大家的赞赏和感谢,她笑了。

点评:

教老人修枝剪叶,她学会了取舍

程俏梅:有些老人喜欢收藏,什么都不愿意舍弃。不愿意剪枝,说明她不愿意失去。教老人修枝剪叶的过程,就是一个生命教育的过程。陈女士在动手修剪三角梅时,学会了取舍;当她把花送人时,收获到愉悦感和价值感,这就是园艺的魅力。有的老人病了不愿意手术,单纯地说理可能很难说通,但如果告诉他切掉不好的部分是为了更好地生长,就像植物需要修枝剪叶一样,老人就相对容易接受了。

2

合影时“幸福的一搂”

80多岁的老张到社工站诉苦:“家里的老太婆不管我,不关心我,不照顾我。成天摆弄那些花花草草,对花草比对我还上心,饭也不好好做,话也不跟我说。”社工们上门一看,原来,他的老伴热爱园艺。家里阳台及房间的角角落落,种满了花和蔬果。老太太每天精心呵护,还常跟邻居们分享。提起老张,她也颇有不满:“老头子除了散步,没其他爱好,跟我兴趣不同,有啥可聊的?”

社工邀请老张加入“生命花园”小组,让老人从播种、填土、浇水开始,见证植物成长,记录栽培心得。为了让他与大家有更多的交流、互动,社工还教会他用手机拍图片,并通过







































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过程
白癜风怎么治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zhanga.com/bzfb/1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