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应该都喜欢看法医相关题材的作品,比如今年的日剧《非自然死亡》、年的国产剧《法医秦明》,当然还有十几年前的经典美剧《识骨寻踪》。
虽然这些法医接触的不仅是骨头,但骨头本身能提供的信息量却是极大的,而且相对于肉体也能保存更久。因此,在这些剧集中,我们也经常看到这些专业人员凭借对一副人类骨架,甚至是残缺不全的部分骨骼进行化验分析,最终可以确定死者的个人信息以及造成其死亡的原因。
图片来自:《识骨寻踪》
通过骨架来了解其生前的信息并协助破案,这当然要感谢现在的高科技。不过最近我国也有一件“识骨寻踪”的事,除了借助高科技,居然还从古诗和古画里找到了不少线索。
两千年前的一具骸骨
这个事情要从年说起,因为跨度有点长,我就给大家简单概括下:
考古队在陕西省西安市郊的神禾塬发现一座规模宏大的秦国贵族墓葬。因为种种原因,只能通过墓中残余文物遗留的文字推测出大墓的营建年代——公元前年(周赧王五十九年)左右,说白了就是离秦灭六国统一天下还有35年。学者们分析来分析去,最终大部分人认同了墓主应该是秦庄襄王的生母夏太后,也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奶奶。
图片来自:华商网
略过墓中其他器物,我们把目光集中在墓室中发的野生动物的骨骼上。古人用牲畜殉葬并不奇怪,而经过分析发现,这个墓中的动物骨骼或许是墓主人生前饲养的宠物。
经过辨认,这些骨骼大多属于豹、猞猁、黑熊等,但有一具动物遗骨引起了学者的注意:一具灵长类动物的骸骨。而令人困扰的是,它不是今天仍在陕西生活的猕猴和藏酋猴,而是在人们印象中的典型热带居民——长臂猿。
今天仍在陕西生活的藏酋猴图片来自:arkive.org
长臂猿到底来自哪里
现如今,长臂猿一般生存在东南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只分布在最南边的云南、广西和海南少数地区。而在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云南尚处在古滇国的统治范围内,那么长臂猿又为何会出现在千里之外陕西省的秦国墓葬当中呢?
大家肯定会先想到这只长臂猿是南方送来的贡品,但是以当时的技术,长途运输野生动物的成活率极低,再说当时秦国还不是“大秦帝国”,纳贡范围有限,所以这个先pass了。
再结合在大墓中发现的其他野生动物骨骼多产于本地来判断,研究人员认为,帝国君子长臂猿的产地应该距离大墓不会太远。
根据对古代文献的研判分析,在我国历史上,长臂猿可能存在于北到甘肃庆阳、南抵海南昌江、东至浙江镇海、西达云南陇川的广大范围之内。由于今天生活在云南的2种长臂猿——西黑冠长臂猿和天行白眉长臂猿都能适应海拔较高、温度较低的栖息地,因此在比较“原生态”的古代,长臂猿生存在纬度较高的关中、四川和江南地区也很正常。
所以结论就是,墓葬的长臂猿很可能就是本地物种。
天行白眉长臂猿摄影:范鹏飞
然而查遍现今的所有记录,我国都没有这种长臂猿的记载。不过既然是从两千年前的古墓中发现的骸骨,说不定答案就在古人那。
古人笔下的长臂猿
古人作画的题材很广,比如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但其实还有一类画,我姑且称它为“兽类”,绘画对象有牛、马、狗等。比较出名的比如:韩滉的《五牛图》和郎世宁的《百骏图》。
而下面两幅古画的主角则有点“另类”:
南宋僧人画家法常的《松猿图》
易元吉的《树上二猿图》
上面两幅古画中的“猿”是长臂猿。由于长臂猿深居丛林,不侵田地,叫声悠扬且动作优美,所以自打秦汉以来我国就把长臂猿视为君子的象征。
古人作画的习惯大家也都了解,有君子象征的事物(比如,梅兰竹菊)向来都是热门绘画对象。因此就有一些画家也把长臂猿的形象绘入了他们的作品之中,其中尤以北宋画家易元吉的画猿最为出名。
易元吉笔下的长臂猿,不仅画风写实,而且外貌、神态都活灵活现,可见画家必然大量观察过活生生的猿猴。
作为一个科普爱好者,有个问题就不得不问:
易元吉笔下的长臂猿,到底是我国的那种长臂猿呢?
易元吉《缚猴窃果图》
在易元吉的画作中,长臂猿的脸部呈灰色,四周有一圈整齐而宽大的白环,占据了大半张脸。手部、足部的边缘有一些白色毛发,但手背、脚背则是和体毛一致的黑色或米黄色。
我国现有的长臂猿有6个物种,对比它们的外表后,只有白掌长臂猿的脸上有一圈白环,但这道白环的线条比较细,远不像易元吉和其他一些宋代画家笔下的那么粗、那么明显。而且白掌长臂猿的脚背、手背一直到小臂的毛发都是白色,这也与易元吉笔下的长臂猿不同。
白掌长臂猿图片来自:rf.白殿疯病哪家医院好北京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