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画派的继承与发展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xwdt/

张大风,年生,浙江绍兴人,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班,毕业后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九三学社湖北美术学院支社主委,九三学社湖北书画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院长,九三学社中央教育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山阴画派的继承与发展

文/张大风

山阴画派的支脉——海派

海上画派是我国近代绘画史上重要和颇具影响力的艺术流派之一,它以生动活泼、雅俗共赏的写意花鸟和人物画为主体的新画风,与正统派陈陈相因的复古画风相抗衡,冲破了元明以来的框范,将中国绘画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赵之谦可谓上海画派的开派人物,任伯年作为上海画派前期代表性人物,吴昌硕继任伯年之后成为海上画派的领袖。赵之谦在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引入诗书,使文人画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他将民间赋彩引入绘画,又使它的画与传统文人画有很大的不同,更为大众所接受、欣赏,他的这种画风给海上画派的画风奠定了基调。任伯年不仅注重对传统的继承,也坚持洋为中用,在汲取诸家之长的前提下还融入了西画的速写、设色技法,他加强中国画写实成份,将工笔与写意结合;中国传统画法与西洋画法结合;文人画与民间绘画结合,形成自己新颖生动的画风。吴昌硕从书法篆刻入手,把金石篆刻方法引入花鸟画中,他在花鸟画的运笔、泼墨、著色等方面都有开拓,对后人的画作、画风均产生了较大影响。海派画家是在上个世纪之交涌现出来的一支活跃而富有生气的画派,他们既吸收传统,又接近现实生活,是中国古典绘画向现代绘画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

"海派"形成于19世纪中叶。上海开埠之后,工商业的发展使这里成为新的绘画市场,吸引了江浙一带专业画家云集在上海一画家,师承不同,各有专长,虽有受"小四王"、"后四王"影响的名家,但是居于主流地位的画家,则是被称为"海派"的群体。"海派"善于把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又从古代刚健雄强的金石艺术中吸取营养,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将明清以来大写意水墨画技艺和强烈的色彩相结合,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风貌。

"海派"通常被人们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张熊、朱熊、任熊算起,任熊、任熏、任颐又合称"三任",以任颐(任伯年)为高峰。晚期"海派"则以吴昌硕为巨孽。

赵之谦和任伯年在前面已作分析,这里就不作赘述了。和任伯年同期活跃在上海画坛的还有江苏华亭人胡远(一年),他字公寿,所画山水,秀雅而豪放。花木竹石取法陈淳,业与上海钱业公会有一定联系,对任伯年到上海之后帮助很大。吴门人胡锡邱,字三桥,画人物仕女。早于任伯年的名家有张熊,字子祥,浙江秀水人,工花卉、山水、人物,以花卉画最好。朱熊之弟朱遥,字萝庐,花鸟画最擅长。

和吴昌硕同期活跃在上海画坛的有以下诸家:沙馥,字山春,常州人,擅长花卉、仕女。蒲华,原名成,宇作英,浙江秀水人善画墨竹,笔意奔放,气势磅礴。顾沃,字若波,江苏吴县人,擅长山水。钱慧安又名贵昌,字吉生,江苏宝山人,工人物仕女。程璋,字达人,江苏江宁人,山水、人物和花鸟均长。吴庆云,字石仙,号泼墨道人,江苏上元人,工泼墨山水。倪田,字墨耕,江苏江都人,兼画山水、花鸟、人物。吴榖祥,字秋浓,浙江秀水人,工山水、花卉。陆恢,字廉夫,江苏吴江人,善画山水。俞原,字语霜,浙江归安人,工山水。俞明,字镜人,号涤凡,浙江吴兴人,工画人物仕女。吴宗泰,字观俗,江苏无锡人,工山水、花卉。

被视为"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画家,有赵之谦和虚谷。赵之谦主要活动于浙江和江西。曾任江西鄱阳、奉新和南昌等县知县,以"七品官"终其身。他在书法和篆刻方面造诣很深。书法受邓石如和碑学派的影响,行楷中参以隶书、魏碑,篆刻取法秦汉,自成一格"他还将花书法、篆刻上取得的古拙风格移入绘面,使长期流行的那种柔媚、纤细的画风一,变为清末大写卉画的挺拔、峻峭、浓艳与厚重。在色彩上则吸收民间赋彩的一些优点,变清淡为艳丽。这种画风影响到吴昌硕。赵与吴都是将书法入画的佼佼者,他们共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特色。对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张大风《花鸟画》68X68cm

虚谷(一年)原姓朱,名虚白,字怀仁,号紫阳山民,别号倦鹤、觉非庵等。安徽新安人,曾做清廷的参将,因不愿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军而出家为僧。客居扬州,往返于上海、苏州、扬州一带,过起“闲中写出三千幅,行乞人间作饭钱”的书画僧生活。与任伯年、胡公寿、高邕之、顾鹤逸、吴昌硕、倪墨耕交。他擅长画动物和花卉蔬果,以画金鱼、松鼠著名。他塑造的形象有些夸张,画金鱼的眼睛特别大。画松鼠的羽毛,以枯涩的干笔皴擦,突出毛的蓬松硬挺,让人感到生动和真实,而有活力。画花卉用笔含蓄,将色彩与水墨结合,形象生动而富有生气。风格奇峭隽雅,格调清新,是艺术成就颇高的一位画家。传世作品有《梅花金鱼土2》、《松菊图》、《葫芦图》、《蕙兰灵芝图》、《枇耙图》等。

虚谷的画富有趣味,善于巧妙的夸张,变形是他的一大创造。同时我们还可以从真、舍、直三方面来赏析他的艺术。“真”就是在对本质的东西把握基础上又能加以大胆的主观夸张,以达到更传神的高超的艺术境界。“舍”就是对造型的大胆取舍,虚谷的舍,来得狠,舍得妙,手法高明。“直”又是虚谷用笔用线的一个明显特点,其简练的线条凝重,见直方组合,做到神似、传种,而不是形似。他作画行笔用线是宁方勿圆,顿中见力,见棱见角,下笔肯定,有着强烈的个性。   

张大风《花鸟画》68X68cm

虚谷敷色淡雅,重视色调的统一与淳朴的美感。他还善于在色纸古金笺上使用白粉,使其白色荷花、仙鹤毛片和白粉含石绿的折枝兰花等,显得栩栩如生。   他在界画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其代表作如《瑞莲放参图》、《重建光福寺全景图》等,尤其是他为南海普陀山中的昔济寺画十二帧写实山水册页,是界画、传统画溶合的神品。这些与受益徽州家乡的古代艺术遗产不无关系。   虚谷亦擅诗,如《冬梅》诗,曰“满纸梅花起偶然,天成寒眉任周旋。闲时写出三千幅,行乞人间作饭钱。”三千幅并非夸张之词,是他对艺术热爱的肺腑之情。他临死前,还写过一首《除夕》诗:“儿声爆竹隔邻家,户户欢呼庆岁华。明日此时新岁月,春风依旧度梅花”等等,痛苦之中依然倾吐炽热的生活留恋之情。他的书法伟峻高格,冷峭中刚毅的气息,亦喜用焦墨干笔,虚实札生见神采,景如其人,著有《虚谷和尚诗录》。

虚谷对山水花卉、蔬果禽虫广有涉猎,尤其擅长紫藤金鱼。他笔下的紫藤,新叶茂盛,繁花盛开,渲染出浓郁的春天意象。枝枝串串垂落的紫藤花下,是一池浅浅的清水,又可见金鱼在那里悠然自得地游动……画面虽草为写意,却内蕴着无穷的生命力。虚谷的紫藤金鱼图,均以“紫绶金章”为题。所谓“紫绶金章”本来是颂扬达官贵人功成名遂、升官发财的吉祥话。而在此处,虚谷以一“紫”一“金”的色调与情韵,表现自然与生命主体的勃勃气息,显然已经远远有别于其追求功名利禄的原始含义了。不只如此,虚谷画金鱼,在运笔用墨方面又独辟蹊径,颇为个性化地是以方写圆、以拙取巧、以逆取势,可谓是艳色、枯笔与变形的交融。在虚谷之前,八大山人也是将鱼的眼睛画成方的,并将眸子点在眼眶边上,冷光向人,白眼朝天,以示对权贵的蔑视。到了虚谷笔下,不但金鱼的眼睛是方的,金鱼的身体也是方的。描述金鱼的动态时,他又让鱼儿顶着波浪而来,由这种逆流而行的精神,蓬勃出一种内在的豪情和性格美。另外,他画紫藤,也不同一般之处,最显著的一点是:紫藤的枝蔓和叶子,多为几何图形,这是“侧锋”用笔的结果。而中国画家历来主张书法入画,强调以“中锋”用笔为宗──在成规面前,虚谷叛逆了,也与同代画家拉开了距离,故在晚清画坛上,大有压倒群芳之势。有人通过比较,说虚谷与同时代的西方印象派画家塞尚、莫奈、梵高的画风很有相似之处。这与虚谷独特的艺术经历不无关系:虚谷原名朱怀仁,曾是清军一名参将,因不满朝廷统治,不愿奉命攻打太平军,出家为僧。做了和尚之后,却又不受佛门清规戒律的约束,“不茹素,不礼拜”,“惟以书画自娱”……因虚谷独特的艺术生涯,他生前创作的作品并不多。又因“其性孤峭,非相知深者,未易得其片纸也”,传世的作品就更少了,有人估测而今虚谷真迹的存世量只有幅左右,《紫绶金章》也不过五六幅。可能“物以稀为贵”使然,伪造虚谷画一直十分泛滥。据说,有关部门筹备出版虚谷画集,将所收录的画卷请专家掌眼,结果发现其中三分之一是假画,由此可见造假者是多么猖獗。但专家亦指出,识别虚谷作品真伪的关键,是看金鱼的点睛之笔,是否运用了虚谷独特的运笔技艺。其实,名画造伪的尴尬都不外如此:形似易得,神似却难,也即所谓“丹青难写是精神”吧。

张大风《花鸟画》68X68cm

任熊(一年)字渭长。号湘浦。任熏(--年)字阜长。又字舜举,浙江萧山人。他们出身于贫苦农家,早年任熊在宁波为文人姚燮所称许,邀至家中一年多,创作了《大梅山馆诗意图册》一百二十幅。后来兄弟二人寓居苏州,在上海卖画为生。任熊长于画人物。兼工花鸟和山水。主要师法陈洪绶,并形成个人风格。作风高古谨严,笔力刚健。勾勒方硬,有装饰风。任熏画风受任熊影响。略带个性,但基本倾向一致。故宫博物院藏有任熊《自画像》轴。任熊之子任预(--)字立凡。继承家法,亦善绘事。

其父任椿,善画,在当地稍有名气。受其影响,任熊自幼喜爱绘画。父卒,又从村塾师学画肖像任熊自画像。凡影描勾填之法,画男女老幼之容,无所不会。因不愿死板地恪守粉本,乃窃变其法,以期画出裹在衣冠里的人体解剖结构,于是弄得“朝服翎顶者秃其颅矣,端拱者跣一足矣”,因而引起老师的不满。任熊遂离师而赴各地卖画为生。   在杭州他得到同乡陆冶山相助,结识了许多画友。此时他的肖像画已为人所重,然他对传统艺术的学习仍孜孜不倦,临摹了杭州孤山圣因寺贯休的十六罗汉石刻画像。浙西周闲喜爱任熊绘画,将他邀至范湖草堂,使他终日临抚古人名作,略不满意,则再临一遍,必达到与原作乱真或胜过原作乃已。兴致所到,经常通宵达旦,前后达8年之久,故其画艺日益精深。他又被宁波文人姚燮延请。姚家收藏甚富,使他得以饱赏宋元明清诸代名家的书画佳品。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姚燮诗意图》幅(故宫博物院)。后来常往来于宁波、杭州、上海、苏州等地,靠卖画为生。任熊的绘画、人物、花卉、山水无所不能,工笔、写意兼长,尤以人物画著称。其画格、画法主要学习陈洪绶,并加以发展,笔法清新活泼,气味静穆,富有装饰趣味,深为当时人们所喜爱珍赏。   任熊善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虫鱼、走兽,无一不精。其笔力雄厚,气味静穆,深得宋人神髓。尤擅长人物,堪与陈洪绶并驾。尝居蛟川姚梅伯(姚燮)家,为作大梅山民诗意图一百二十帧。与酣落笔,二月余而成。为生平杰作之一。设境之奇,运笔之妙,令人但有赞叹。有列仙酒牌、于越先贤传、剑侠传、高士传等画谱行世。咸丰七年(一八五七)尝作秋林共话图。有《列仙酒牌》《于越先贤传》《剑侠传》《高士传》等木刻图谱行世,称绝一〔清〕任熊洛神图轴时。咸丰七年()尝作《秋林共话图》。传世作品有《十万图册》十页、《姚燮诗意图册》《自画像》轴等,现藏故宫博物院;咸丰五年()作《四梅图》轴藏中国美术馆;《为姚梅伯作人物册》二十页、《洛神图》轴、《范湖草堂图》卷藏上海博物馆;《丁文蔚像》轴藏浙江省博物馆;《少康像》册页藏南京市博物馆;《瑶宫秋扇图》轴藏南京博物院;《四季花卉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人物图册》藏广州美术馆。

任薰(-),字舜琴,又字阜长,其父任椿,兄任熊都是画家。少丧父,从兄学画,青年时在宁波卖画为生,年与任颐去苏州,后寓居苏州、上海。任颐、任预均从其习画。人物与其兄同师陈洪绶,常用高古游丝、铁线、行云流水、兰叶几种描法。任薰治学严谨,在写生、临摹上均下了苦功夫。任薰兼工人物、花鸟、山水、肖像、仕女,画法博采众长,面貌多样,富有新意。与顾文彬子顾承相友善,曾为设计怡园。年54岁时双目失明,后病卒于苏州。任薰自幼受父兄影响,喜爱绘画,青年时在宁波卖画为生。年春末与任颐同往苏州,转辗于江浙之间,后寓苏州、上海。任颐、任预均曾从其学画。他与当时苏州收藏家顾文彬之子顾承也相友善。当时苏州书画家常在西园聚会,任薰与诸友常游宴其间,所见藏家名迹甚多,融会贯通,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据顾文彬《宦游鸿雪》中说,苏州怡园初建之前,顾曾推举任薰为园作设计图。怡园现存的园景布局分为东西两部,隔以曲折的复廊,并以漏窗沟通东西景色,使园景显得幽深玲珑,这是出于任薰构撰的结果。由此可知任薰还长于园林设计。绘画上,任薰对人物、花卉、禽鸟、山水,皆具有很高的造诣。人物画取法陈洪绶及其兄任熊,然奇躯伟貌,别出匠心,尤其是晚年的一些大幅立轴,如《张旭草书图》、《簪花饮酒图》、《出征遇仙图》、《苏武牧羊图》、《天女散花图》等,运笔有如行草,气势沉雄;花鸟画如《松鹤图》、《荷花鸟》等,工写兼善,取景布局,能突破前人规范,富有奇趣。他的画风直接影响了任颐、任预等的绘画创作,为清末上海画派中重要的画家之一。

张大风《花鸟画》68X68cm

任薰作画题材广泛,对人物、山水、花卉、翎毛、走兽(马、羊等)无所不能,更擅长花鸟、人物。粗写意、细双勾。技法初学其兄谓长,后吸取陈老莲的传统技法。用笔沉着力。   在构图上有其特长,在大小不同的画面上,创作出许多新颖、宽广、意境深远的作品,尤其适应扇面上的表现技法,能笔随意转,在极小的团扇、折扇画面上,开拓出广阔、妙趣盎然的意境。任薰作品在结构上比较严谨,很重视疏密虚实的主从关系,无论一人、一花、一鸟的主从关系都能巧心安排得体。平淡中亦能出奇,宁静中又能生动。画面上给人一种空灵明快之感。他的另一特点是工于着色,浓淡相宜,清新可爱,绝无柔媚习气。他尤长于使用重彩着色,能把对比鲜明的色彩调和统一起来,使画面上的景色更显壮丽,又能从鲜艳色彩中透出古朴的意趣。

吴昌硕(一年)名俊,俊卿,字昌硕,亦署仓硕,苍石,别号缶庐,老缶,苦铁等,浙江安吉人。他出生在安吉县彰吴村的一个读书人家,自幼好学不辍,10多岁即嗜好刻印,并在他父亲指导下,进入门径。17岁开始曾经历五年的流亡生活,21岁回到家乡和老父相依为命,躬耕度日,22岁曾应试,中了秀才之后未再赴试。29岁离开家乡到杭州、苏州、上海等地寻师访友,前在上海定居。年吴昌硕53岁时曾被推举为江苏安东(今涟水县)县令,到任只有一个月便辞去,因此自称"一月安东令"。后曾任西冷印社第一任社长和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副会长、会长。吴吕硕的一生,在诗、书、画、印各方面造诣都很深。他的艺术道路与众不同,从制印开始,又学习书法辞章,最后取得绘画成就。吴昌硕刻印,早年曾师浙派,也曾受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的影响,中年以后直追秦汉。他的篆刻风格不仅气魄宏伟,雄浑奇肆,而且工整细致,婀娜多姿。他的书法,最初学楷书,进而学隶书,中年以后择定石鼓女作为临摹的主要对象,数十年锲而不舍。写出的石鼓文字凝炼遒劲,貌拙气酣。晚年常以篆隶笔法作狂草,笔势奔驰,苍劲雄浑,随兴所至,不拘成法。吴昌硕的绘画是在他掌握书法之后开始的。他曾对人说,我生平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他尤擅长大写意花卉,取材于梅、兰、竹、菊、松树、荷花、水仙、牡丹、紫藤和其他杂卉、瓜果等,有时也作山水,摹写佛像和人物。他画藤本植物,如紫藤、葡萄、葫芦等,更能显示他"试演草作画"的主张。在他的作品中,巨石、题跋、印章与所作花卉顾盼呼应,交相辉映,使画面组成有机而相谐。其用墨浓淡干湿,各得其宜,表现出物体的内在气质和生命力,并传达出超乎形似的神韵,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在色彩上他善于用强烈、鲜艳的重色,大胆使用西洋红,色调浓艳、对比强烈,生意盎然,浑厚古拙而书卷气明显。发展了青藤、雪个、石涛、扬州八怪以来的大写意绘画传统,形成了个人独具的新风格。

张大风《花鸟画》68X68cm

费丹旭(—),字子苕,号晓楼,别号环溪生、环渚生、三碑乡人、长房后裔,晚号偶翁,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其父费宗骞擅画山水。丹旭少时便得家传,后浪游于江浙闽山水间,与画家汤贻汾、张熊,鉴赏家张廷济等均有往来。肖像画独具一格。工写照,亦作花卉山水,如镜取影,尤精补景仕女,秀润素淡,潇洒自然,格调柔弱,用笔流利,轻灵洒脱,有“费派”之称。兼工山水、花卉,以清灵雅澹之笔出之。偶作诗词,亦如其画。工书法,书法恽寿平,有韵致。一生为家计所累,卖画于江浙两省,上海、杭州、苏州一带,寓杭州最久。常流寓于汪远孙、蒋百煦等人之家,以绘画供人玩赏。道咸(一八二一至一八五o)间曾寓沪鬻画,卒年四十九。著有《依旧草堂遗稿》1卷。事迹收录于《墨林今话》、《海上墨林》、《桐阴论画》、《清画家诗史》。现存东轩吟社图》、《果园感旧图》、《负米图》、《执扇倚秋图》等作品,代表其人物画之特色。《东轩吟社图》描绘20多位东轩诗社社友群像,吟诗论文,对人物不同性格、特征作细致刻画,为精湛之作。

 张熊(—),又名张熊祥,字寿甫,亦作寿父,号子祥,晚号祥翁,别号鸳湖外史,鸳湖老人,鸳湖老者,鸳鸯湖外史,西厢客。别署清河伯子,髯参军。张熊年青时代就移居上海,参加各种美术活动。他喜爱收藏金石书画,一生收藏了一万多件古董珍玩,名扬艺林,被称为“沪上寓公之冠”。张熊最擅长画花卉,纵逸似周之冕,古媚似王武。尤其善于画大幅的牡丹,屏山巨幛,以寻丈计者愈见力量。他画的花鸟、草虫、蔬果、人物、山水都很有功力,精篆刻,绘画注重写生,亦善八分书。花鸟画初亦宗恽南田,后自成一家,富于时代气息,极受社会称赞。张熊的绘画用色艳而不俗,作品雅俗共赏,带动了一批画家活跃于画坛,时称鸳湖派,是当时在上海、苏杭一带比较流行的画风。从其学画者甚众,授徒自有一套由浅入深的方法,其课徒画稿余页,民国时期由中华书局印行,今犹再版行世。清同治中(—),宫廷征画士,潘祖荫举荐张熊,推辞不赴,以鬻画终其身。卒年八十四。妻钟惠珠,字心如,嘉兴人。工画梅竹及著色花卉,娟秀有致。咸丰九年()作《花卉图》,有称于世,别有传。与任熊、朱熊合称“沪上三熊”。张熊亦工诗,著作有《题画集》、《银藤花馆诗钞》。

张大风《花鸟画》68X68cm

胡公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初名远,号瘦鹤、小樵,别号横云山民,以字行,寓上海。工画山水、兰竹、花卉,萃古今诸家之妙,成一大家。江、浙名士无不倾服。书法出入于平原、北海间,独具体势。诗宗少陵,清健遵练。传世作品有《桂树图》、《香满蒲塘图》等。

王礼(—)字秋言,号秋道人、蜗寄生,江苏吴江人。幼从沈石芹学写花鸟,劲秀洒落,有隽逸之气。张熊于坊间见其画,极称于人,于是知名。上海博物馆藏王礼《牡丹双鹊图》轴是代表作之一,其用笔的爽利,用色的明丽,花、鸟、松、石造型的生动活泼,以及从这诸种关系中透发出来的灵秀气息,表明了王礼花鸟画的水平。

朱偁(-,一作—)早岁名琛,后更今名,字梦庐,号觉未,别署鸳湖散人、玉溪外史、玉溪钓者、鸳湖画史、胥山樵叟,浙江嘉兴人。工花鸟,初法张熊,暇辄借临,熊自视几不能辨。及王礼得名以超脱胜张熊之工细,遂改从礼,兼得张画之华瞻工细与王画之超脱飘逸,神似华喦,成为名家,在上海书画界享有盛誉。题字款识,莫不酷似。晚年精进,惜未脱霸气。间仿华岩亦得其神似,卒年七十五(一作七十四)。

蒲作英(—)浙江嘉兴人、淡泊名利,一生清寒。擅画梅竹、花卉、山水,以笔墨为最精。他的作品富有率真的天然情趣,水墨淋漓,天真自然。代表作品有《桃花图册》、《萱花图册》、《墨竹》等。蒲华早年画花卉,学青藤、白阳,晚年夹用篆书、隶书、草书法入画。画竹善于结顶,画干直挥冲天,劈叶如刀斧下斫,风雨骤至;山水树石,纵放恣肆,水墨淋漓,取法于石涛、石溪。他的画苍劲雄浑,气势纵横,一片天籁,是早期上海画坛上最具有“天机在率真”的人。由于他社会地位的低贱和性格上的耿介,画中曲曲写出“潇潇风雨入秋多,吐出胸中墨几何,一片凉声惊午梦,竹间丛翠湿岩阿。”(题《兰竹》)他冷对世态炎凉,画竹常题“干青云而直上”,以抒写襟怀。他还长于诗,弃世后,友人集其作,题名《芙蓉庵燹余草》,吴昌硕作序,穆安撰跋,一九二六年由丁辅之刊印出版,惜现在难以觅到了。

钱慧安(-年),初名贵昌,字吉生,号清路渔子,室名双管楼,上海高桥人。布衣,于沪上邑庙一带鬻画自给。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动记述开埠后之上海‘桥居卖画,公寿、伯年最为杰出。其次画人物则湖州钱慧安……皆名重一时;流传最盛。”人物擅民间祈福吉祥故事题材,所作颇为各地年画作坊乐于借用。光绪中叶,一度应邀北上;先后为天津杨柳青齐健隆、爱竹斋诸画铺出年画样稿,计有《红楼梦》、《皆大欢喜》、《谢庭咏絮》及唐人诗意稿样四十余种,广泛印发,深入北方乡村,不啻为海派绘画以印刷为媒介之北上交流。弟子众多;其中如沈心海、徐小仓、谢闲鸥等皆负名于时。宣统元年(),与高巨之、蒲作英、吴昌硕、杨东山、程瑶签、王一亭、汪仲山、张善男、马骆等发起“豫园书画善会”于得月楼,会员数百人,钱以“画名久著”、“敬重伦常”被推为首任会长。订立章程,陈列作品,标价出售;得款半归作者,半归会中储蓄,公议拨用;施米送药,助赈各省水旱灾馑。画工人物仕女,细笔于墨;道劲方折,姿容炯雅,其调介于老莲、十洲之间。疑或涉足木版年画之故,晚岁用笔益趋劲峭燥硬,虚灵不足;人物开相流于公式;而画值不减,求画者仍踪门不绝。印鉴:钱慧安、慧安、钱吉生、吉生、吴越王孙、武肃王二十八世孙、双管楼。传世作品有同治十年()作《烹茶洗砚图》轴,藏上海博物馆;光绪八年()作《听鹂图》扇现藏故宫博物院;七年作《依栏凝黛图》扇图录于《名家藏扇集》;十六年()作《桃源问津图》卷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放翁诗意图》册页藏辽宁省博物馆。著有《清溪画谱》。

张大风《花鸟画》68X68cm

  黄宾虹(年1月27日-年3月25日),中国近代画家。名质,字朴存、朴人,别号予向、虹庐、虹叟,中年更号宾虹,以号着称。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早年拥护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美术院校任教,并担任书局编辑多年。任商务印书馆美术部主任,上海博物馆董事、故宫古物鉴定委员,国立暨南大学艺术系教授,杭州国立艺专教授,国立北平师范学院讲师等职。年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

吴湖帆(—)现代书画家,鉴赏家,生于燕北,名翼燕,字遹骏,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号倩庵,别署丑簃,画面则署湖帆,斋名梅景书屋,江苏苏州人。吴大澂嗣孙。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等。擅画山水,从“四王“、董其昌入手,踪及赵孟頫、王蒙、吴仲圭、巨然、郭熙诸大师,博取众长,自成面目。画风缜丽丰腴,清隽明润;青绿设色有逾古人,烟云渲染,有氤氲飘渺、泉石浩荡之致。写竹潇洒劲爽,得赵孟頫、王绂风姿;画没骨荷花,婀娜绰约,创有新格。书法精于行楷,初由戴熙、董其昌入手,继而师法赵佶瘦金体,后摹米芾。晚年喜作草书,参祝允明法,气势俊发。亦善填词,更精鉴别,收藏宏富。

《荷塘清露图》折扇面、纸本设色。全图着笔寥寥,仅见见两株红荷自右斜出,莲茎微倾,芦草散飘、水墨汪汪,现出晨露濛濛的画境。中国画:书画同源“,气质好的画必须侧重于写。吴湖帆书法极好,后来倾慕米芾,遂多神骏,并以灵秀之笔作怀素狂草,更别来生,面,这书法技艺能再他得作品中得到很好的发挥。

传世作品有《松风雪海图》、《青岑横云图》、《夏木垂阴图》等,现藏荣宝斋;《碧海苍松图》、《翠荷图》等,藏上海中国画院,著有《佞宋词痕》。

陈师曾(-),),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孙,陈三立(陈散原)长子,陈寅恪之兄。曾留学日本,攻读博物学。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年到北京,历任北京各大学教授。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其山水画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汲取创作灵感;写意花鸟画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画以意笔勾描,注重神韵,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风俗画多描绘底层人物。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文人画之研究》、《染苍室印存》等。是吴昌硕之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在文人画遭到“美术革命”冲击之时,他高度肯定文人画之价值,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其山水画在承袭明代沈周、清代石涛技法的基础之上,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汲取创作灵感;写意花鸟画近学吴昌硕,远宗明人徐渭、陈淳等大写意笔法,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画以意笔勾描,注重神韵,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风俗画多描绘底层人物,像收破烂者、吹鼓手、拉骆驼、说书、喇嘛、卖糖葫芦的、磨刀人等等,斑斓多致。年夏,陈师曾的继母病危,他哀伤过度加之连日劳累竟致染病逝于南京,享年48岁。陈师曾的艺术生命就此嘎然而止,这不仅是他个人的遗憾,更是中国文化艺术界的重大损失。梁启超在致悼词中称:“师曾之死,其影响于中国艺术界者,殆甚于日本之大地震。地震之所损失,不过物质,而吾人之损失,乃为精神。”吴昌硕的题字是“朽者不朽”,这是对陈师曾艺术人生的最高评价。

谢稚柳(-),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生,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江苏常州人。擅长书法、缓画及古书画鉴定。历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著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等,编有《唐五代宋元名迹》等。

张大风《花鸟画》68X68cm

张大千年的题诗评价谢稚柳作品《槲树啼猿》:“别来岁岁滋烟尘,画里啼猿怨未申。天下英雄君与操,三分割据又何人。”张大千吞吐大荒固然堪称一世之雄,可是在他心中,能与自己在画艺上颉颃雁行,并驾齐驱的,恰恰是这位“柳弟”。三分割据又何人?放眼望去,没有了人选。在倾盖相交之中,在生死契约之后,昔年莫高窟前的万里流沙,青城山中的满目青葱,映照着他们敲诗联句、论画谈书的身影。 

谢稚柳的绘画,没有名师传授,属于自学成才。他初学明代画家陈洪绶,早年书画一副老莲作派,后由此上溯到宋代绘画,画风一变。继而又着力五代的董源、巨然,下行至元明清诸家,与张大千去敦煌考察后画风又一变。晚年研究徐熙落墨法,画风再一变,由工笔细写转向豪放写意,色彩由淡雅转向浓烈。此时对张旭书法产生浓厚兴趣,由学怀素、黄山谷改学张旭,书风也为之大变。他一生举办个人画展近二十次,在书画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来楚生(—),原名稷,号然犀。浙江潇山人。是诗、书、画、印四绝的著名艺术家。其画清新朴茂、笔墨简练、格调隽逸,在现代花鸟画坛上独树一帜。书法拙中寓巧,草书和隶篆最为人称道。和所有书画兼擅的艺术家一样,吴昌硕的得意弟子来楚生对于毛笔的掌控可谓炉火纯青。他具有十分出色的造型能力和内敛、蕴藉丰富的笔墨处理,看似简单的线条富于韧性,而大片的墨色晕化自然,变化出意料之外的韵味,这使得他的许多作品在简简单单中意味无穷。来楚生承续的是吴昌硕书、画、印兼修的传统,他在三方面的修养甚为齐平,难分轩轾,是师法吴昌硕诸人中取得较大突破的一位。其书法拙中寓巧,尤其草书和隶书最为人称道,糅合六朝碑版、造像、汉木简等多种因素于行草、隶体之中,楷体又受其师潘天寿影响,既不失朴拙浑厚之风,更有圆润流畅之致,洵为一代大家。来氏篆刻远师秦汉,近踵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然能不落窠臼,自出新意。其肖形印更是融汉画像、古肖形印为一炉,在印坛上冠绝古今,无出其右。 

张大风《花鸟画》68X68cm

 来楚生画作多为写意花鸟鱼虫,尤以小品为主。因其早年求学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受师友影响,远宗徐渭、八大、李复堂等明清写意大家,近取赵之谦、吴昌硕等人画法,以篆、隶笔法入画,造型简略,敢用浓墨重彩,浑厚古拙,富金石味。后融入性情,形成自家面目,所作笔墨简练、色彩明快、格调隽逸、趣味清新。

其好友唐云曾说:“来氏书、画、篆刻无不精妙。而于书,篆、隶、正、草均熟中求生,刚健婀娜;平心憨辣,气势磅礴,不可名状,允推当代杰手;画从书法得来,清新横逸;刻则运刀如笔,饶有奇致,皆不涉前规,开生面者也。”虽是综论书、画、印,然“熟中求生,刚健婀娜”、“清新横逸”、“饶有奇致”,却也道出了来楚生画风的主要特点,堪称知音。

吴湖帆(—)现代书画家,鉴赏家,生于燕北,名翼燕,字遹骏,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号倩庵,别署丑簃,画面则署湖帆,斋名梅景书屋,江苏苏州人。吴大澂嗣孙。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等。擅画山水,从“四王“、董其昌入手,踪及赵孟頫、王蒙、吴仲圭、巨然、郭熙诸大师,博取众长,自成面目。画风缜丽丰腴,清隽明润;青绿设色有逾古人,烟云渲染,有氤氲飘渺、泉石浩荡之致。写竹潇洒劲爽,得赵孟頫、王绂风姿;画没骨荷花,婀娜绰约,创有新格。书法精于行楷,初由戴熙、董其昌入手,继而师法赵佶瘦金体,后摹米芾。晚年喜作草书,参祝允明法,气势俊发。亦善填词,更精鉴别,收藏宏富。

张大风《花鸟画》68X68cm

海上画派上承唐宋传统技艺,吸取明清陈淳(白阳)、徐渭(青藤)、陈洪绶(老莲)、八大山人、石涛和“扬州八怪”等诸家之长,又受清代金石学的影响。海派画家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上海居住或者客居过,2.画家籍贯与出生主要来源于浙江,此外就是江苏或者上海,除这三地以外,海派画家中只有极少数是来源于其他地方,这也是海派画家的血统与地域特色。3.作品属于海派的风格,雅俗共赏,色彩鲜明,绘画题材尤以花鸟为主,其次人物、再次山水画,依序再为杂项题材,就传统的意义上,有来自古诗词、文学作为基调,再佐以西方反衬法、结构法、设色法等,在笔法墨法的应用上,简逸而明快,只求意境而略其形式。作品颇具象征性的表现,不论是花鸟或人物画,富贵寓于牡丹等花卉,结义于桃园等借古喻今,山川风光于南山之麓等,都是具有象征的手法,讲究内涵的充实造型与色彩华美,为了实用性与现实性,在造型的流畅上,以及较浓丽的色泽上,颇能迎合商业性的活动,也较受一般人所喜爱,此一风格显然也受西风美术表现法的影响。强调画法的根源,与清代的考据学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常有模仿或仿真的同类画作出现,然求画者络绎于途,即表现出此画作其来有自,已开始有形式化的趋向。画家的作画数量也有大量生产的趋势,至今尚能检视的海上画派的画作,恐仍无法估计。此外,就区域性而言,上海的开埠,所引发的社会发展──属于政治的、文化的、生活的多元性,包括商业的频繁已成为中国的活动特区,人民的生活也随着商业兴趣,而有更广泛的视野;就经济的发展,使之富裕的象徵,甚至酬谢礼物,便落在精致文化的发展上;就文化特质来说,绘画创作是极为适宜的主题艺术。因此,自古虽也有卖画的记载,但文人大都以知音相赠,或停留在教画授徒,以求“束条”的供养,虽然先有郑板桥等人,有类似职业性的主张外,真正以画为职业的事件,上海地区的繁荣,成为此风气的催发者。究其原因,当然是上海地区,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包括了政治的涉入,被划入外国道商的港口;本身传统文化的承继,如扬州画派的存留,事实上商卖与仕绅交往之间,绘画画法的赠酬,是极为现实性的礼品,典雅适宜;这项经济状况的衡量,也间接促成上海地区艺术活动的蓬勃发展,所以说上海的画风已接近职业性、专业性的画作,并且颇有现实性的题材,包括传统人文精神的形式,诸如吉祥意义、道德品评、祈求理想等,甚至偏向具有“情绪”性的创作,如喜怒哀乐为内涵,这便是海上画派大都以花鸟画为主的主因。因为山水画较不易表现出大富大贵的即兴题意,言及此,这又要检视绘画完成的快慢问题,花鸟画颇具象徵性的意义,配合人物画亦近于人情世故的题材,只要安置妥当,画家在快速度下,很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山水画虽有简笔画法,毕竟无法草率,因此海上画派的风格趋向民俗性的画作,亦历历可数。当然就华画发展而言,外延于内敛的充实,当画家感受到仕绅与商业之间有所牵动时,如何引导人情高雅又简明的画法,是促成画风的主因。

张大风《花鸟画》68X68cm

3.5吴昌硕

吴昌硕,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相通之处,纳书法入画法,自文人画盛行就开始了。吴昌硕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文人画家,是中国近代画坛承前启后,具有开拓性精神的一位艺术大师,是近百年来借古开今,继石涛之后的一大名家他把在书法和篆刻方面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用于绘画艺术创作,最终造就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

一、以书入画,金石味足

虽说以书入画早就被文人画家所重视,就这一点来说,吴昌硕在此并无创造性可言,但是吴昌硕却是将以书入画发挥得淋漓尽致、“书味”颇重之人。他的绘画上最大的特色就是以金石书法入画。吴昌硕深刻领悟书画相通的道理,将自己在金石书法上的经验充分地运用到绘画创作之中。吴昌硕的书法创作以篆书、行草为主,但他学习隶书的时间也不短,在青年时期便曾临习汉碑,如“张迁碑”、“嵩山石刻”、“张公方碑”、等,同时又受到邓石如、吴让之、杨见山等人的影响,笔法近似杨见山,他在三十五岁时书的一幅隶书还是“张迁”的风格,结体方正,用笔尚拘谨、小心。吴昌硕晚年所书隶书,结体已变长,取纵势,吴昌硕将篆、隶溶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目。吴昌硕的楷书遍临《汉祀三公山碑》《张迁碑》《嵩山石刻》《石门颂》等汉碑。中年以后,博览众多金石原件及拓本,选择石鼓文为主要临摹对象。数十年间,反复钻研,并不以刻意模仿徒求形似为满足,参以秦权铭款、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等文字的体势笔意,故所作石鼓文凝练遒劲,自出新意,风格独特。60岁后所书尤精,圆熟精悍,刚柔并济。喜将石鼓文字集语书写对联。晚年以篆隶笔法作草书,笔势奔腾,苍劲雄浑,不拘成法。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以书入画在我国古代文人画家中屡见不鲜,所不同的是吴昌硕以草篆入画。他常常用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力透纸背,纵横恣肆,气势雄强。他的草篆得力于金石和篆刻,将石鼓文,封泥,砖瓦等书体的特点,融会贯通,自成一体。从他的大写意花卉中,我们不难看出其金石书法粗狂深厚、苍劲朴茂的风格特征。吴昌硕绘画布局上喜以藤本植物与大石相映衬,采取对角斜视之势,重心偏于一侧,滕蔓之纷繁扭曲与大石之厚重沉郁形成鲜明对照,从而令画产生刚柔、动静、繁简、虚实并集的韵律感。如《繁英紫玉图轴》是以书入画的典型代表,此图以草篆之法写紫藤,笔势雄健放纵,如龙凤飞舞。浩荡之气,流贯全通。吴昌硕绘画中的“以书入画”还表现在题款上。一方面,题款的书体与画面的风格相协调,他早期的作品较工整,题款一般用楷书、篆书和隶书,中期和后期的作品趋于奔放雄劲,题款多用行书、草书或行草;另一方面,画面上题款的布局也恰到好处,这是他艺术构思和章法处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荷花图》中,大片的题字在画面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画面中央是浓墨写成的几片荷叶,两朵荷花羞答答地倚在荷叶旁,而上方空白处如蛟龙飞腾的题款,参差错落,与荷花相映成辉,顿时活跃了略显单调的画面。

书法扛鼎之力使吴昌硕写意花鸟画有赵之谦般苍郁,然而书法用于画离不开任伯年的启发:“子工书,不妨以籀写花,草书作干,变化贯通,不难其奥决也。”后来,任伯年对吴昌硕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画拍案叫绝,并预言其必将成为画坛的中流砥柱。虽然从状物绘形的角度看其线条的质感似乎不够丰富、切实,但恰恰是舍弃了形的羁绊,吴昌硕的绘画才步入了“意”的厅堂,从而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表现形式。 

张大风《花鸟画》68X68cm

 

二、以印入画,独具匠心

吴昌硕的画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这点与赵之谦作画章法取法印章类似。吴昌硕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篆刻对他的绘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印章是画面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月安东令”、“我爱宁静”、“小名乡阿姐”……这些大小不一、分朱布白的字体,意趣纯雅,高华绝俗,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色彩,还起到了平衡和谐画面的效果,启发着欣赏者的画外之意。如“小名乡阿姐”,用石鼓文写成,以幼年乳名作印文,令人感到天趣横生,情味无穷。其次,篆刻艺术注意分朱布白,间架结构讲究“密不透风,疏能走马”,也就是注意章法的虚实关系,吴昌硕正是将这种疏密关系巧妙地运用于画面中。以印入画还体现在用色“古艳”这一点上。吴昌硕的设色求单纯、求饱和,这是其印风的作用。他的画面用色喜欢厚重饱满、单纯朴厚,讲究谐调色、邻近色、互补色,讲究大块面的色块分布,有整体感。

三、诗画结合,情景交融

诗意在画内,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吴昌硕把诗意演化成画意,他以诗人的情怀来描绘景物,画面充满着诗的意境。他在作画前先对物象构成诗意,然后在诗情勃发时挥笔作画,诗情牵动着画意,用诗的凝练、概括来推敲画面。若要读吴昌硕的画,一定要深深地体会他的题诗,沉浸到那诗画交融的境界中,才能得其真味。如《怪石老梅——花卉屏之一》,在此幅作品中,右侧画一方高耸的奇石,左侧也是一方用淡赭色擦出的高不见顶的奇石。两只老梅分布在两块奇石旁边。右侧的一枝,粗壮的枝干横卧在岩石旁,梅枝向上伸展。左侧的一枝,枝干坚瘦挺拔,与背后高不见顶的岩石相一致。右上侧题诗曰:“怪石饿虎蹲,老梅瘦蛟立。空林吾独来,大雪压孤笠。”情景交融,诗画相得益彰。

四、色墨结合,雅俗共赏

古代文人画家总以“水墨为上”。认为墨色易古不易俗,彩色易俗不易古。吴昌硕在绘画上十分重视用色。色彩的独到运用是吴昌硕大写意花卉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他在用色上向民间学习,敢于大刀阔斧地使用大红大绿对比色,这与过去文人淡雅的格调形成鲜明对比。他巧妙的以色助墨,以墨醒色,画面效果强烈而不刺激。他在追求色彩夸张的同时,也注意色彩的微妙变化。如作枯黄的枇杷,在色彩的冷暖和饱和度上递变,使之丰富而富有层次感。同时吴昌硕在用色上突破前人观念,大胆采用了中国画家从不使用的西洋红色彩,弥补了传统胭脂色古厚不足的缺点。吴昌硕也经常使用柠檬黄、浓绿、重赭色等重色,与墨色交相辉映。潘天寿称赞他“是大写意花卉最善于用色的能手”。吴昌硕用复色,甚至用各种丰富的灰色,是因为他作画求苍茫浑厚,求自然奔放,水墨色交融一体,淋漓写去,而不矜持做作,有一些有意无意之间的效果出现,也是源于他善于用水的结果。如《葫芦图》,此画中吴昌硕用篆书写盘旋的藤蔓,用浓墨加花青涂叶子,用黄色以没骨法画三个硕大的葫芦,有明显的笔迹,再用西洋红画两个北瓜,为传统单纯用墨写的花果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对比鲜明,浑厚复杂而又和谐。

以书法入画和金石入画,画面古意盎然是为大雅。但这种绘画语言,犹如“阳春白雪”,欣赏的人愈来愈少。艺术要为多数人接受,就必须吸收群众语汇,有了群众的语汇才能入俗。在色彩上,吴昌硕的绘画也呈现出雅俗共赏的特征。他突破了前辈文人画家纯用水墨或略施淡彩的传统,大刀阔斧地使用大红大绿,得到了古人用色未能达到的复杂变化。在吴昌硕的笔下,既有水墨清华的美,又有色彩斑斓的美!吴昌硕的艺术在作品题材和用色上贴近群众生活外,在题画诗上,也注意用词浅近,但意趣深厚。如题《双桃图》“琼玉山桃大如斗,仙人摘之以酿酒。一食可得千万寿,朱颜长如十八九”。如此通俗的话语,可以说是妇孺皆懂。吴昌硕以他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所作出成功的突破,把中国绘画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的出现给艺术史注入了一种新的血液,丰富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内涵。

欢迎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zhanga.com/bzfb/77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