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汉皇殿杜鹃花海云海来袭五一长假去不

杜鹃花开红艳艳,云海飘逸意浓浓。

宁远北路有三座名山:舂陵山、洛阳山、天子山(汉王殿)。这三座名山的起源来历不仅有故事,也都与驾崩在宁远的皇帝有关。下面,听小编给您细细道来。

1.舜帝——舂陵山。舂陵山古与九疑山齐名,在宁远县北九十里。《水经注》中称仰山。连峰接天,高出云表,延绵百里,是宁远县北路的天然屏障。民国时期,今柏家坪镇称北屏镇,则是因此山为北路之屏障而得名。

昔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但是在这座山上,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大乐器,无人弹奏,却能自我弹唱韶乐。即“有钟自舂,传云韶乐,山故受舂陵之名。”也就是说,舂陵山是在舜帝驾崩宁远九疑的时候,这座山名就诞生了,比舂陵侯受封于此早二千多年。

因此,舂陵山是因舜帝驾崩于宁远而得名。舂陵山之得名,跟刘买、刘秀没有半毛钱关系,因为那时他们都还没出生呢。说明白些,舂陵山乃是因为舜帝驾崩于宁远,舂陵山为之感动,自我弹奏韶乐,奠祭舜帝才有了舂陵山之名。

2.皇高祖——洛阳山。洛阳山在宁远县西北,舂陵山之南面,延绵到县西北与阳明山相接,为县西北一带群山之祖。迤逦从西转南,与县前黄马砠相连,故在县城北逍遥岩前有“舂陵第一峰”碑石。

西汉汉武帝元朔五年(前年),汉武帝刘彻以零陵郡泠道县的舂陵乡(即舂陵山延袤范围及周边山河)封长沙王子刘买为舂陵侯。越三代,历79年,其孙刘仁于初元四年(前45),以舂陵地域狭小,瘴气太重,要求迁徙。元帝刘奭恩准了刘仁的要求,同意他将舂陵侯封地迁徙到南阳,即今之湖北枣阳。

刘秀系舂陵侯刘买的五世孙,他打败王莽,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建武初年,建武皇帝(即光武皇帝刘秀)追封其高祖刘买为皇高祖。所以

刘买虽未当过皇帝,却享了皇高祖的封号,即不是皇帝的皇帝。由于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舂陵乡人便将刘买原封地内的山称洛阳山。在舂陵故城又建起了刘侯庙,祀祭刘买和济熊渠,以四时及腊祠祠之,置啬夫、左史守各一人。

后来(具体年代不详细),在洛阳山建了洛阳观,详见嘉庆《宁远县志》寺观篇。此处的洛阳观是因道观建在洛阳山上而名,与光武帝并无联系。而后人则又称光武庙,是将舂陵侯城附近的庙祀混为一谈。实不可取。

3.建文帝——天子山汉皇殿。汉皇殿在舂陵山转向阳明山黄柏峒的阳明山近处,海拨米。其附近有天子山、观战岭等,如今岭上开遍映山红。

汉皇殿其实是一座小殿,面积并不大,其旁有汉皇衣冠墓。衣冠墓在前些年被人盗挖,留下一块墓碑。从墓碑文字看,汉皇实指一位僧名中含有“眉”的和尚。汉皇殿又称皇伯祠,此名即是黄伯峒地名的起源祠。汉皇殿所在山属阳明山,旧称阳和山。

而在大观岭有大观堡,堡西有阳和凼,阳合凼有白掌塔,墓塔铭由智眉禅师亲书,从墓塔铭及其它明代碑刻的记录来看,智眉禅师即为明朝失踪的建文皇帝。与朝罟大王实系同一人,“汉皇”之称,实系黄伯峒瑶民对汉人皇帝庙祀之地的称呼。

宁远县桐木漯瑶族乡汉皇殿万亩野生杜鹃花竞相绽放,远远望去,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如红色的海洋,美不胜收,吸引不少摄影爱好者和游人前往。花期将持续到5月中下旬。

路上行人都有新发现,姑娘手中正是所谓的“黄晶”,可用于煲汤食补,那微笑像是手中捧着真金白银啊

山路虽辛苦,但苦中作乐,看着姑娘头上这个剪刀手,你还觉得累吗?

看那一片片开在山麓上悬崖边迷人的杜鹃花,开得狂野,开得豪放、开得红艳、开得灿烂!这美丽鲜花怒放,盛开着的美丽生命之中蕴含着纯洁和爱!

路线:可直接导航到桐木漯瑶族乡桐木漯村坪山岭

宁远县城出发,驱车经永连公路北上经仁和、柏家坪、清水桥,在上马石村右转行至桐木漯瑶族乡,入桐木漯村经村活动中心至坪山岭自然村,停车(此处最多可停6台车,车队可以采取办法将多余车停村活动中心空坪,村活动中心可停12台左右小车,村活动中心与坪山岭之间的石山漯也可以停三四台车)。换好长袜长裤和登山鞋,根据指示牌爬山,路径瑶古坪、野樱花区,直达汉皇殿千亩野生杜鹃花区。

友情提示:

1.山上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滞留时间长(来回五个小时左右),请带好干粮和饮用水(人手一个小背包,返程时可以一路采摘中草药、竹笋、苦菜公等),注意防晒防虫(出发前可以用盐水泡脚或者穿盐水泡过的袜子)。

2.美景需要大家共同维持保护,注意不乱丢垃圾,所有垃圾用垃圾袋装回倒入村里垃圾桶或者垃圾池,乱丢垃圾者谢绝入内。

来源:梅语文史,秀美桐木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zhanga.com/bzfb/89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