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菊
1别称
臭芙蓉、臭菊
2科属产地及形态
原产于南美墨西哥等地。菊科、万寿菊属,为一年生草本花卉。株高60~厘米,全株具异味,茎粗壮,绿色,直立。单叶羽状全裂对生,裂片披针形,具锯齿,上部叶时有互生,裂片边缘有油腺,锯齿有芒,头状花序着生枝顶,径可达10厘米,黄或橙色,总花梗肿大,花期8~9月。瘦果黑色,冠毛淡黄色。下位子房上位花。舌状花瓣。
3品种简述
矮型品种分枝性强,花多株密,植株低矮,生长整齐,球形花朵完全重瓣。可根据需要上盆摆放,也可移栽于花坛,拼组图形等。
中型品种花大色艳,花期长,管理粗放,是草坪点缀花卉的主要品种之一,主要表现在群体栽植后的整齐性和一致性,也可供人们欣赏其单株艳丽的色彩和丰满的株型。
高型品种花朵硕大,色彩艳丽,花梗较长,作切花后水养时间持久,是优良的鲜切花材料,也可作带状栽植代篱垣,也可作背景材料之用。
4花语及典故(送花指南)
万寿菊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植物,可以适应任何一种土壤。即使是剪下来的带茎鲜花,也依然丽如昔。因此它的花语就是健康。
寓有吉祥之意的万寿菊,早就被人们视为敬老之花。逢年过节,特别是老年人寿辰,人们往往都以万寿菊作礼品馈赠,以示健康长寿。
5用途
园林上多用作花坛布置、花境栽植,也可用作切花。是主要的园林用花。常见它垂吊于土著的茅屋下,以驱赶成群的苍蝇。
6种植及开花时间
3-4月播种或6月扦插,8-9月开花
7生长习性
光:万寿菊为喜光性植物,充足阳光对万寿菊生长十分有利,植株矮壮,花色艳丽。阳光不足,茎叶柔软细长,开花少而小。
温:喜温暖环境,不耐寒,但在酷暑条件下也生长不良。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花期适宜温度为18~20℃,冬季温度不低于5℃。夏季高温30℃以上,植株徒长,茎叶松散,开花少。10℃以下,生长减慢。
水:耐干旱,在多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不良。要注意控制水分,要等到苗床土壤稍干燥,叶片稍萎蔫时再浇水,而且浇水要选择阳光充足的天气,最好在上午9点之前进行,不能在傍晚或阴雨天浇水,防止叶片潮湿,感染真菌,引起病害;浇水量不能过大,否则小苗徒长,难以控制。
肥:适量施肥。如土壤贫瘠,可在土中混入一定量的颗粒复合肥作基肥,但一定要控制加入量,一般每千克土加10-12g肥为宜,肥力大,造成花苗窜高徒长。缺肥会使花苗易出现叶片萎黄、茎秆细,对栽培后的影响很大,往往造成花朵小、分枝少、花少、色泽不艳丽、叶片发黄、花期短等弊病,后期还应再施一次磷钾肥,少施氮肥,使茎秆粗壮,不易倒伏,又能延长花期。
土:万寿菊对土壤要求不严,应选土层深厚、疏松、排水透气好的土壤。
8繁殖及苗期管理
播种:3月下旬-4月初播种,发芽适温15-20℃,播后一星期出苗,苗具5-7枚真叶时定植。先精选种子,剔除杂质和秕籽,确保种子饱满。然后对选出的种子进行晒种,以杀伤病菌,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播前将种子在35~40℃温水中浸泡3~4h,然后捞出用清水滤一遍,控干水即可播种。为防苗期病害,可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进行药剂拌种。播种当天将苗床灌透水,待水渗下后即可播种。播种时将处理好的种子拌于细沙土中,分2~3遍撒于苗床。播种后覆过筛土0.7~1厘米。
扦插:万寿菊在夏季进行扦插,容易发根,成苗快。从母株剪取8—12厘米嫩枝做插稳,去掉下部叶片,插入盆土中,每盆插3株,插后浇足水,略加遮阴,2周后可生根。然后,逐渐移至有阳光处进行日常管理,约1个月后可开花。
9修剪
摘心:平时植株生长过高可摘心促使多分枝。
花后摘去残花:在开花后期,应及时摘去残花,因残花一是易感病腐烂,花朵内易生虫害;二是种子成熟需消耗大量养分,影响其它花蕾开放。
10容易发生的病虫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万寿菊病虫害较少,主要是病毒病、枯萎病、红蜘蛛。对病毒病用病毒威、菌毒清进行防治;对枯萎病用75%百菌清、多菌灵、乙磷铝、甲基托布津进行防治;对红蜘蛛在初期进行防治,用40%氧化乐果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0倍液,隔7d喷1次,连喷2次。
11其它注意事项
上盆时间至关重要,在5月上旬,在大棚内早上盆效果好,花大、花艳、花多;而同样的花苗,在6月上旬上盆,则明显花朵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