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蓝瘦,不香菇,花卉组培生产端得这么做

10月13日至14日,全国花卉组培产业论坛在广州市从化区举行。论坛由广州市花卉行业协会主办、广州花卉研究中心和广东省花卉创新团队广州示范基地承办,来自广东、天津、福建、陕西等地的组培企业和科研单位共90余位代表参会,共同探讨花卉组培产业中遇到的问题。

控制污染重在细节

污染是组培生产中的大敌,包括细菌污染、真菌污染、螨虫污染等。组培的污染会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生产效率低下,还会影响生产计划的安排,甚至造成组培生产瘫痪。台湾宝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朱钦昌在题为《组培生产污染问题对策》的演讲中,主要探讨如何控制组培生产中的污染问题。

朱钦昌认为,污染主要源于组培车间和日常操作,需要严格的管理、执行和核查流程控制污染。

组培车间首先应选址在少菌、干燥、温度稳定的地点,采用封闭、防潮的建设材料,装修也要选择不易滋生微生物的材料,可用乳胶漆、环氧树脂等作为表面材料。日常维护与清洁也极为重要。

日常培养基消毒、组培操作、温差变化等也会对污染概率造成影响。

朱钦昌也提到,很多污染问题都是这些小细节引起的,比如培养瓶盖子的摆放方式、拧瓶盖的手法等,还有温差太大使得外部细菌通过毛细效应进入组培瓶等。

会议中,广东省农科院环境园艺研究所研究员朱根发还分享了组培中LED光调控技术,探讨不同光线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详细介绍了LED光在蝴蝶兰、石斛兰以及莲瓣兰调控中的最新进展,为兰花的生产者和应用者提供了技术参考。

调整方向以质破局

今年红掌市场行情不景气,连带种苗市场也受到影响,国产苗与进口苗竞争加剧,盆栽绿植组培市场在快速扩量的背后也潜藏危机,应该怎么办?摸清当下形式,根据市场需求做好生产端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广州花卉研究中心主任常绍东这样认为。

广州省花卉行业协会秘书长刘镇南在题为《如何促进我市盆栽花卉转型升级》的演讲中提出,必须让花卉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因为消费主体已经转变;其次,产品要从高档、大规格向中小规格发展,比如9厘米至12厘米盆径的小规格红掌非常有前景;再次,无论什么品种,提升品质都是眼前的当务之急,所以增加设施投入十分必要,而调整品种结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无论是种植商还是种苗商,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就会取得好的销售效果,比如红掌不景气可以增加白掌、粗肋草等产品的产量,平衡市场风险。

不过,让组培商比较担心的状况是,组培市场的上游和下游同时出现危机。生产上游来看,现在组培室招工难问题越来越突出;科研机构在品种选育方面不断努力,但从品种到市场应用这条路还比较艰难。

从下游来看,国产红掌种苗质量不稳定是个大问题,而种苗商做成品以低价冲击市场则给生产商带来巨大冲击;一批生产商为了节约成本自己生产种苗,这无疑给组培企业的种苗销售带来困难。

品种权问题也是会议的重要







































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zhanga.com/bzfi/5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