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的秘境临沧

中国最后的秘境——临沧

中国沿边沿海风物系列

临沧,位于云南西部,地处澜沧江、怒江中下游,因临澜沧江而得名。北回归线横贯南部,东南与思茅相连,西北与保山、大理衔接,西南与缅甸交界。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人口万人(年),主要居住着彝、佤、傣、布朗、德昂、拉祜等23种少数民族,其中佤族人口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行政区划

临沧市辖一区七县:临翔区、凤庆县、云县、永德县、镇康县和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

地形地貌

临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并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境内最高点为海拔米的永德大雪山,最低点为海拔米的孟定清水河,相对高差达米。

气候与自然资源

临沧属亚热带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四季温差较小但干湿季分明、垂直变化突出。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被誉为“亚洲恒温城”,也因此成为中国少有的避寒避暑皆宜的胜地。

贵金属含量高,稀有金属储量大,锗在煤中含量居全国之冠;非金属硅藻土、高岭土、稀土藏量和品位排全国前列。被誉为“中国第一土”的高白精细优质高岭土盛产于此,出口日本、台湾等地,是国内兆丰、景德镇等几大瓷业集团的主要原料基地。

澜沧江流经县境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使临沧成为亚洲独具特色的水电基地。

自然景观

森林资源丰富,拥有国家森林公园和数个自然保护区,其中保护区面积达.3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0.42%。

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处沧源、耿马两县,面积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亚洲象、孟加拉虎、白掌长臂猿(全世界也只有南滚河自然保护区还有30只左右)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及栖息其间的森林生态系统。同湖北神农架一样,这里也曾有“野人”出没的传说。

南滚河自然保护区

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省级)地处永德县,面积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山地垂直自然生态系统及黑长臂猿等珍稀特有野生动植物物种。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

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临沧县东,占地公倾,森林覆盖率80%,因酷似五位仙人坐而论道而得名。园内有成片的原始森林,野生植物达种,还有多种观赏树木、穿山甲,刺猥、野兔、狐狸20多种野兽及百余种鸟类。园中有寺、墓、泉、洞,集雄、险、奇、秀、幽诸美学特征为一体。

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临沧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省级)地跨五县,面积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完整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长臂猿等珍稀特有野生动植物物种和野生古茶树群落。其中,双江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面积10亩,海拔高度为2米~米,是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抗逆性最强的世界第一野生古茶树群落。

临沧澜沧江自然保护区

南捧河自然保护区(省级)地处镇康县,面积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及栖息其间的黑长臂猿、绿孔雀等珍稀特有野生动植物物种。

南捧河自然保护区

人文景观

漫湾百里长湖景区

澜沧江流经临沧市境内多公里,在此段流域上建成的三座百万千瓦级电站:漫湾、大朝山、小湾电站。三大电站形成了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澜沧江高峡百里长湖景观。

漫湾百里长湖景区

沧源崖画

中国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崖画之一,一般绘制在距地面高2米~10米的石灰岩崖面上,画面积长1米~30米不等。据测定,崖画产生于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多为狩猎、采集、舞蹈、放牧等先民生产、生活的内容,已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崖画会随日照时间、天气阴晴、干湿冷暖等因素不断地变幻色彩,当地佤族和傣族人说它是“一日三变,早红午淡,晚变紫”。

沧源崖画

耿马石佛洞

考古学家认为石佛洞是新石器文化遗址,也是云南省最大的新石器洞穴遗址。在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一支早期先民将石佛洞作为自己的家,并在云南省澜沧江流域创造出了高度发达的新石器文化。考古学家们还根据出土的遗物推测,石佛洞人很可能就是沧源崖画的作者。

耿马石佛洞

广允缅寺

广允缅寺位于沧源县,始建于清代,俗称“学堂缅寺”。寺院占地2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汉式建筑外形与傣族庭院内部装饰的有机结合,是云南省西南省民族信仰小乘佛教较有重要影响的寺院之一。由于其历史、地域、人文、宗教的重要地位,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广允缅寺

最后的原始部落——翁丁

翁丁寨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佤族风土人情,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

最后的原始部落——翁丁

临沧

文化

茶文化

临沧市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世界种茶的原生地之一,有着余年的种茶制茶历史。临沧的凤庆鲁史古镇作为云南第一大茶区,有着“滇西茶马第一镇”的称号,成为茶马古道重要的一部分。

其中冰岛茶是最贵重的云南普洱茶之一,也是云南普洱茶的极品。

冰岛茶

佤族文化

临沧是中国佤族文化的荟萃之地,与物质生活相比,佤族更加重视精神世界,这一特点也体现在他们的日常与节庆中。

佤族文化

木鼓文化

佤族木鼓大致有三个作用:祭祀;报警召令村民;娱乐。围绕着木鼓而举行的拉木鼓、跳木鼓房、敲木鼓和祭木鼓等一系列活动,构成佤族传统的庄重而热烈的节日活动,是佤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每年12月(佤族的格瑞月)是拉木鼓活动的时节,整个过程一般持续10天。

木鼓文化

甩发舞

佤语叫“稿西尾嘿”,是一种舞者自歌自舞,无乐器伴奏的民间舞蹈。展现佤族姑娘美丽善良、勤劳豪放的品格。甩发舞除单独唱跳外,还可与与木鼓舞、象脚鼓舞、铓锣舞等编创在一起跳,在国内外多次获奖,使“甩发”也成了佤族舞蹈的标志性动作之一。

甩发舞

摸你黑狂欢节

“摸你黑”从佤语音译过来的,意为“这儿是我们追求的、我们所期待的,坚持下去吧,坚持到永久永久”,是一种用锅底灰、牛血、泥土混合涂抹以驱邪祈福求平安的民间习俗。狂欢节用的是纯天然药物配制的涂料,互相涂抹即相互祝福。佤族是一个以黑为美的民族,并且黑色是勤劳、健康的象征。狂欢节上摸黑一脸,快乐一年,摸黑一身,幸福终生。

摸你黑狂欢节

临沧美食

临沧有众多少数民族,因此饮食种类十分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傣族和佤族的美食。傣族美食有香茅草烤鱼(鸡)、牛撒撇、酸笋煮鸡等;佤族人嗜辣,典型食品有鸡肉烂饭、炒蚂蚁蛋、油煎柴虫等。临沧其他风味小吃有:旺子米线(猪血米线)、耿马毫崩、粑粑卷、火腿木瓜鸡、豌豆油粉等。

耿马毫崩,“毫崩”就是油炸米花糖,颜色金黄,油而不腻。既是茶余饭后的食品、款待宾客的佳肴,还是教徒们的贡品、欢庆节日的佳肴。

耿马毫崩

佤族鸡肉烂饭,取本地土鸡和新米入锅煮熟,尔后放入茴香叶、青辣椒、木姜子、苏子、薄荷等佐料稍煮即可。色泽鲜艳,口感软烂鲜香。

佤族鸡肉烂饭

凤庆粑粑卷,制作原料以豌豆粉为主,配以辣椒、草果、茴香等佐料,掺水搅拌成糊状,烤成“锅粑”。

凤庆粑粑卷

牛撒撇,特别之处在于佐料——牛胃里已和胃液混合但未被消化的东西。

牛撒撇

旺子米线,即猪血米线。

旺子米线

红茶块肉

红茶块肉

火腿木瓜鸡,主要原料是腊火腿、白花木瓜、山地子鸡。

火腿木瓜鸡

豌豆油粉,主要原料:豌豆、米、水、酱料等。

豌豆油粉

(本文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

赞赏

长按







































咋样治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有哪些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zhanga.com/bzfi/5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