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69995.html
当“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未来学习场景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在行动中思考。
如何让“隔空对话”变得“脚踏实地”?
如何让“脚踏实地”更加“扎实有力”?
动手做科学之大家看我这样做
展示积极的学习状态
引导科学的学习意识
倡导健康的学习生活
本期导读
在实验中通过多次操作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实验误差。
增选植物的叶进行滴水实验,并对各种叶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比较与记录。
通过观察不同叶的表面对水滴的吸附能力,深入思考影响水表面张力的其他因素。
活动过程
活动一
问题聚焦
01
不同液体产生的表面张力相同吗?
所需器材
02
一元硬币
塑料滴管
带刻度的塑料杯
筷子
袋装盐
自来水
制作步骤
03
1.分别配制浓度为4.5%和浓度为18%的食盐水;
2.用滴管取水,在硬币的正面分别滴加三种液体,观察液体的形状变化;
3.小心滴加,直至液体从硬币上溢出;
4.记录各枚硬币上所加液体的总滴数;
5.将硬币擦干,在3枚硬币的反面重复步骤2-4。
数据记录
04
预实验
正式实验
现象观察
05
水滴在硬币表面形成一定的“凸面”。
食盐水能比自来水产生更大的表面张力,且浓度越大的食盐水能产生越大的表面张力。
结论陈述
06
不同液体产生的表面张力不同。
原理分析
07
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
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这一引力使得液体表面积缩小,而球型的表面积最小。
水中加入食盐后,水分子会与溶质食盐发生水合,使液体表面的水分子更加稀疏,从而产生更大的表面张力。
当水中食盐越多,被水合的水分子也越多,水产生的表面张力越大。
实验反思
08
在预实验过程中,发现滴管是否倾斜、滴管口距离硬币的高度、手指挤压滴管的力等因素都会影响水的总滴数。
通过预实验,选择滴数接近的实验结果作为实验数据,同时对接下来的操作方法进行统一:
1.保持滴管垂直于硬币表面;
2.从中央圆心上方相同的位置依次小心滴加;
3.重复操作三次。
用自来水进行实验时,硬币正反面的水滴数相差较大。这是否与硬币两面的花纹不同有关?
硬币经过打磨,虽然表面光滑,但由于花纹的存在,使得其表面并不是完全平整,而是有凸起。其中,硬币的正面花纹面积较小,与反面相比更加平滑一些。是否固体表面越平滑,水产生的张力越大呢?
考虑寻找一个更加平滑的与硬币一样大小的表面来进行对照实验。玻璃是理想的材料,但是形状大小很难与硬币一样,于是选用两种植物的叶片,并裁剪成硬币大小进行实验。
活动二
问题聚焦
01
是否固体表面越平滑,水产生的张力越大?
所需器材
02
一元硬币
塑料滴管
植物叶片(一叶莲、白掌)
自来水
探究步骤
03
1.将一叶莲与白掌的叶片剪成与1元硬币一样的大小;
2.在两种植物叶的上表面(正面)滴加自来水;
3.记录所加液体的总滴数。
数据记录
04
现象观察
05
活动一中,较不平滑的硬币反面可以滴加30滴水。相比之下,平滑的叶片上表面可以滴加的水滴数增加,说明此时水的表面张力增大。
结论陈述
06
与水接触的固体表面越平滑,水产生的表面张力越大。
原理分析
07
液体跟气体接触时,液体表面会产生张力。
查阅资料后发现:液体与固体接触时,界面间也存在张力。这一张力除与液体自身性质有关,还与界面材料的性质、及固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反思
08
所选的两种植物叶片表面都比较光滑,对比度不明显。
如果植物叶片表面差异比较大,会有什么结果呢?
寻找叶片表面特征差别尽量大的植物叶,再次实验。
活动三
问题聚焦
01
水在不同叶片上产生的表面张力大小有何不同?
所需器材
02
塑料滴管
自来水
3种植物的4种叶(美人蕉叶、茶花叶、枇杷老叶、枇杷新叶)
制作步骤
03
1.采集植物的叶,并剪成1元硬币大小;
2.在所有叶的上(正面)、下(反面)表面滴加自来水,观察并记录所加液体的总滴数。
数据记录
04
植物叶表面的特征
实验记录
现象观察
05
1.美人蕉下表面密集的平行叶脉使叶片表面不够平滑,而在更加平滑的上表面,水产生更大的张力。
2.枇杷嫩叶上、下表面的白色绒毛,使叶片表面最不平滑,因而水产生的张力最小。
叶的上表面
叶的下表面
叶片上表面加三滴水
叶片上表面加十滴水
叶片下表面加三滴水
叶片下表面加十滴水
结论陈述
06
不同植物叶表面上的水滴形状不同,表面张力也不同。
原理分析
07
不同植物叶的形态特征,如有无绒毛、叶脉形状、叶面平滑程度等会影响水的表面张力大小,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水滴形状。
实验反思
08
枇杷嫩叶的上、下表面是承受水滴数最少的叶片。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在叶片上表面加十滴水时,枇杷嫩叶上的水滴最“滚圆”,下表面加十滴水时,也是有绒毛的枇杷老叶和嫩叶上的水滴最“滚圆”。越“滚圆”说明此时水产生的表面张力越大。
由此猜测:叶表面绒毛的存在,会将水滴“托起”,在叶面与水滴间增加一个与空气的接触面,从而增大水的表面张力,让液滴更加“滚圆”。但随着水滴质量的增大,绒毛不再能够将水滴继续“托起”,此时水直接接触到的是不太平滑的表面,因而最终产生的张力最小。
茶花叶的上表面叶脉呈网状,凸起较明显,而下表面叶脉虽不明显,但叶面有一些较小的凸起和凹陷。两个叶面的平滑程度不易判断。从实验结果看,上表面承受的水滴数少于下表面,可由此判断,下表面更平滑一些。再次观察茶花叶的上、下表面,可以从上表面凸起的叶脉占有更大的叶面面积进行解释。
枇杷老叶的上、下表面主侧脉都不突出,两个表面所承受的水滴数也基本相同。但枇杷老叶的下表面有绒毛,可与枇杷嫩叶上的绒毛相比,数量相对较少,形态也不够直立。这些枇杷老叶的绒毛可能对叶表面平滑程度的影响不大。若有放大镜、显微镜可对老叶与新叶的绒毛进行进一步观察,则能获得更多信息以明确判断。
快乐彩蛋
01
如何判断植物叶的上表面与下表面
植物中,靠近叶片上表面的叶肉细胞排列紧密,叶绿体含量多;而靠近下表面的叶肉细胞排列疏松,叶绿体含量少。因此植物叶的上表面常常比下表面颜色更深。
活动感悟
从硬币装水这个小实验,初步认识了液体的表面张力,知道了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原因,比如小昆虫可以在水面上行走、叶片上的圆露珠,觉得很神奇很有趣。
实验操作过程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有时误差比较大,需要不断重复,磨炼了我的耐心。实验过程与方案的不停改进完善,让我明白设计合理的方案才能保证结果的科学性。
科学实验很好玩,但是过程也会很枯燥甚至繁琐。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静心思考,努力坚持,总结经验与不断反思,才能练就不怕失败的探索精神。
教师点评
植物叶面的润湿性是各种生境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表现了叶片对水的亲和能力。植物叶面的润湿性对滞留、吸附、过滤大气污染物、降水截留、光合作用、病虫害感染等具有重要的影响。许本睿同学从硬币滴水的探究实验中,不断深入思考,并最终将思维引到了一个生态学领域的问题,非常奇妙而有趣。
整个实验中,许本睿同学表现出了高度严谨的科学态度,能够通过反复实验,积累大量实验数据,以减小结果的偶然性。同时,也能够对叶片的细节信息做出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记录,体现出一定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探究不同叶片上水产生的表面张力大小时,出现了一些游离度稍大的实验数据,如美人蕉叶的下表面及枇杷嫩叶的上表面可承受的水的总滴数。建议可再追加实验次数,剔除可能的异常数据。另外,对于物体表面平滑程度的判断略有主观,若有可量化的支撑则更好。
实验中还发现,不同植物的叶面“吸水”能力不同,这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有没有联系?建议对这一问题继续思考与探究。
师生信息
学生: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许本睿
教师: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成徐菲
翻旧账处
动手做科学之大家看我这样做
01A大家看我这样做——“自立”笔
02A大家看我这样做——钢“蹦”儿
03A大家看我这样做——拒绝迷“雾”
动手做科学团队成员
上海市辽阳中学/凌秀梅
上海市二十五中学/李蓓
上海市思源中学/任佳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王甬胤
上海市辽阳中学/史晓芸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成徐菲
编审制作
陈琳/成徐菲
获取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