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最好的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928/4484869.html
这周就进入腊月了,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这也意味着赶年集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你知道吗?在媒体公布的“山东十大传统集市”中,咱们淄博的把淄川西关大集和周村大集列入其中。
为什么这两个大集能够成为山东省的十大传统集市呢?
据资料记载,淄川西关大集是淄博境内最大的集市。
该集地处孝妇河西岸,南起留仙湖公园,北至张(店)博(山)铁路大桥,长约2公里。集市以西多为今西一、西二两村社区。旧时两村为一,称西关,有些市场还设于村内。故当地人称淄川大集为西关大集,或简言之为西关集。
淄川大集历史悠久。清乾隆四十一年()《淄川县志》载:“西关立市原以便民,然市必有税,税取之市,则新市易散复值。”
年出版的《胶济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记载:“西关当县城之繁华街,较大商号多集该处。夏历一、六有集市,设摊者约多。近则境内鱼贩小商,远则周村布贩,博山陶瓷器贩,桓台蔬菜贩,博兴藕贩,俱于集期前一日来此。集市交易甚盛”。
淄川大集早期以“骡马市”而闻名,牲畜上市量大,品种全。加之,淄川盛产煤炭、窑货等工业品,上市货物品种繁多,吃、穿、用俱全,从而吸引各地商贾集聚于此进行交易,近的来自周围各县,远的来自相邻各省。
上市物资有:龙口的毡帽、炕毡;昆仑、万山的砂锅;渭头河的的大缸、窑货;博山、昆仑的酒、餐、茶具;口头、峨庄的梨、山楂、柿饼;周村的丝绸、布匹;莱芜、辛店的生姜、大麻、花生;邹平的萝卜;章丘的大葱;寿光、新泰的韭菜;博兴、高苑、长山的苇席、苇箔、簸箩、箢子、粮食、土布;茌平的大小红枣等,集市交易兴盛。
而周村大集则开始于明朝,兴盛于清康熙年间,逐渐成为长山县最大的集市。
《青州府志》载:明天启三年,周村集市繁华,商工俱兴……交易颇盛。明崇祯九年,周村设立集市,规定农历四、九日为大集日。《长山县志》载:清康熙初年,周村集已“名列长山县集市之首”。
清嘉庆年间《重修长山县献南关永安桥碑记》载:“周村镇百货丛集,商旅四述”。
(周村下河菜市场)
年周村被辟为商埠,成为齐鲁商业重镇。日,市面活跃,各业交易颇盛,分行划市摆设摊点:绸绫出售于保安街,丝线、丝绠、丝腰带出售于绸市街,粗纸、黄表纸出售于鱼店街,帽结、水胶出售于下河一带,此为大集日最热闹之处。小集亦曰绸市集,地点在东门外,绸绫之交易,不减于大集日的保安街。粮食集亦曰东街集,地点在长行街。
赶年集文/图耕耘之牛一般来说,过了腊月十五,就陆续开始赶年集了。准备过小年的物件,准备过大年的年货,所有忙年之用,去旧换新,都要在年集上陆续备齐:买糖瓜和大枣,留待过小年祭灶神时用;买粉条、割猪肉、买油盐酱醋、买米买面等等,准备过大年的食用;买新帽、买新鞋、买新袜子、割布做衣裳等等,为了过大年的穿戴;买酒壶、茶壶茶碗、水舀子,买盆、买菜铳板子,买笤帚、香胰子、胭脂粉雪花膏镜子等等明年的居家日用品;请财神、买门对子、买鞭炮等等,马上过年即用。
诸般杂物都要靠赶年集买回来,年集便一直赶到腊月二十九。腊月二十九,四乡八疃,不论是不是集日,都开集,但只是个“半截子集”。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如果是“小尽”过年,二十九就等于三十日,是夜已是除夕夜了,所以二十九日的半个集也叫“跑集”,人们都急溜溜地,跑上一趟,需要补充购买的买一买,转身就回家了。
一般集日的时间,在我们淄川大集是一六,即农历每月逢一逢六,乡下按五日一集,各各错开,如:三八是龙泉集、二七是洪山集、五十是寨里集等等。不是二七就是三八,不是一六就是四九、五十。如果说平日里这些集并不见得都那么兴盛的话,到了赶年集却一律的摩肩接踵人声鼎沸;至于城里的集日,那更是“举袂成幕,挥汗成雨”。集日这天,没有空身去的,也没有空手回的,穷人富人都要过年,多多少少总要买些东西,物价因此飞涨,所以年集也有个说辞叫“二十八九杀穷人”。
有些东西平日里不怎么好卖,到了赶年集时,往往只因为它有个吉利的名字,价钱便飙升了起来。比如豆腐,再贵也要买,因为豆腐的谐音押着一个“福”字,吃了有福,焉能不买?比如白菜,谐音“百财”,除夕的饺子馅非它莫属,是必须买的。比如鲐鱼,硬要吃变了点质,发了点霉的,谐音“太美”,寓意太平美好。腊月二十五六,赶年集时买了,离过年还有四五日,早些时候没有冰箱,到了吃时正好发了点霉,所以鲐鱼也是热销之物。
还有年糕、发糕,因为同押着一个“高”字,是过节期间必吃的,于是糯米、黍米之类连同玉米的价格便一齐上来了。商家也是促销有术,吆喝顺口溜的,跟顾客说吉祥话的,还有说笑话的,各尽其能,各显神通。年集上卖豆腐的吆喝:“过年吃豆腐,一年都有福!”卖野鸡兔子的吆喝:“买来,买来,野鸡贱卖,兔子白吃!”问怎么个兔子白吃?道:野鸡卖多少钱,然后兔子你白拿一只去!原来把兔子的钱加到了野鸡上,卖家并不吃亏,倒是买家白当了一回兔子。
乡村年集的兴办者为了使年集火上加火,往往请一些班子来集上唱戏,免票演出,这就招来更多的人观看,买卖也就更红火了,年集上还时常有些玩杂耍的、卖鲁荡的(江湖医生)、开武场的夹杂其中,或表演,或卖艺,使得年集除了实用性以外,还充满了文化气息和娱乐功能。
文中图片为年的洪山大集。
以上内容选自耕耘之牛的新浪博客。
最后依然奉上咱们淄博的大集,以备使用。
主城区(张店、高新区)?农历一、六集
湖田大集(37路、路)、傅家镇南家大集(路、路、35路)、房镇集、四宝山万盛村大集(76路、路)、曹营集
?农历二、七集
中埠大集(路)、黄家大集(1路、路)、沣水镇张赵集(路、33路、12路、7路)、南石集(58路,裕民路,南石派出所门前)、董家集、田家集
?农历三、八集
沣水大集(33路、路)、大张集(90路、95路、97路)、傅家大集(路、路)
?农历四、九集
南定崔军大集、甘家集(9路、路、路)、房镇彭家集
?农历五、十集
湖田商家村大集(路、、路)、南马庄集、卫固大集(8路)、北石大集(58路、路)、南马庄集、马尚镇大集(路、路)
淄川?农历一、六集
淄川西关大集(路、路、路、81路、31路、21路)、寨里镇土山峪集(39路、18路)、岭子镇王家村集(40路)、西河镇西槐峪集(21路)、淄川大集、罗村镇梁家集(85路)、太河镇桐古大集(67路、39路、路)、西河镇东坪大集(24路)、双杨镇庵头集(75路、12路)
?农历二、七集
太河镇峨庄大集(39路)、太河镇口头集(24路)、洪山大集(83路、23路)、罗村镇道口大集(31路)、佛村大集、西河镇田庄集(81路)
?农历三、八集
岭子镇河洼大集(路)、龙泉镇龙泉大集(21路、24路)、太河镇岳阴大集(24路)、西河镇南坪大集(21路)、双杨镇法家村大集(75路、路)、昆仑镇河夹大集(69路)、寨里镇北沈村大集(31路、39路)、太河镇厚庄集(39路)
?农历四、九集
西河镇张庄大集(21路、81路)、龙泉镇渭二大集(21路、24路)、太河镇曹家大集(路、39路)、双杨镇梁家村大集(85路、路)、双杨镇双沟大集(85路、路)、太河镇东石集、岭子镇岭子大集(19路)、昆仑镇昆仑大集(1路、路)、寨里大集(31路、83路)、蒲家村大集(23路)、大刑集(路、40路、80路)
?农历五、十集
淄河幸福大集(24路)、双杨镇杨寨大集(路、路、75路)、黑旺镇蓼坞大集(18路、39路)、龙泉镇台头大集(21路、24路)、商家镇西商大集、磁村镇磁村大集(69路)、罗村镇罗村大集(31路)、昆仑南石集(74路)、贾村集(路)
博山?农历一、六集
八陡镇石炭坞大集(11路、13路)、源泉镇大集(13路)、下庄大集(路)、白塔镇大海眼集(1路)、瓦泉大集(15路)
?农历二、七集
崮山镇岳庄大集(13路、98路、路)、池上镇赵庄集(路)、池上镇华林村(13路)、蕉庄大集(55路)
?农历三、八集
博山集、崮山镇岱庄集(13路)、池上镇李家集(13路)、掩的集、南博山大集
?农历四、九集
石马镇大集(68路、路)、崮山镇大集(13路、路)、崖下集、福山大集(32路、98路)
?农历五、十集
八陡镇大集(13路、98路)、池上大集(路)、北博山大集
临淄?农历一、六集
大武集
?农历二、七集
辛店大集、孙娄大集(孙娄西村,路、K路)
?农历三、八集
东姬大集、王庄村集(稷下街道王家庄村,路、20路、K91路)、大柳集
?农历四、九集
东孙大集、金岭大集(金岭回族镇金烯路,6路)、边河乡大庙集、闫家大集(牛山路西头闫家村,路、61路、K91路)
?农历五、十集
南仇大集、齐都大集(齐都镇西关村,K52路、26路、路、28路、路)
周村?农历三、八集
杜家集
?农历四、九集
周村集(新建西路与北下河街交叉口,千佛阁西行约50米路北,公交:34路/K34路)
?农历五、十集
好生集
桓台?农历一、六集
荆家集(路)、商城集(51路,渔洋街和商城街)
?农历二、七集
唐山大集(唐山镇府后街)、陈庄大集
?农历三、八集
新城大集(镇府西路)、果里大集(镇政府往西,义和路,51路)
?农历四、九集
索镇大集(索镇政府往西大桥,51路)、田庄大集(路到田庄村)、甘家村集
?农历五、十集
马桥大集(马桥镇府往西米)
高青?农历一、六集
田镇大集
?农历二、七集
高城大集、青城大集
?农历三、八集
唐坊大集、田镇官庄集
?农历四、九集
常家大集、花沟大集
?农历五、十集
木李大集、黑里寨大集
沂源?农历一、六集
悦庄大集、西里大集
?农历二、七集
三岔大集(原三岔镇政府所在地)、鲁村大集、张家坡大集、芦芽大集(芦芽村)
?农历三、八集
南麻大集、中庄大集
?农历四、九集
鲁村大集、东里大集、土门大集(南鲁山镇政府所在地)
?农历五、十集
燕崖大集、石桥大集
在热心粉丝的帮助下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淄博各区县的大集
附带地址和公交路线~
由于大集数量多,分布广
小编无法一一核实
还请大家一起来修正、补充、完善~
哪里还有集?快来留言补充吧~
以上内容综合自鲁中晨报
下面来个彩蛋……
西关集听书
文/赵晓明
城门外横着一条河,是天然的护城河。河古名泷水,今叫孝妇河,河西岸是西关。河水清且涟猗,流过六龙桥,向北潺湲而去。河的西岸,曝一片大河滩,西关大集从关口迤逦而走,在这河滩上延展开去。
六龙桥到火车铁桥之间,长可二里许,是河滩最宽阔的一段,也是集市最热闹繁华的地段。这中间,有一个说书场。南、北、西三面是熙熙攘攘赶集的人,东边是清澈的流水,说书与听书的人在繁闹的集市里辟一处清净的世界。
读小学的时候,偶尔跟着奶奶进西关赶集,顺便来这里听一段书。那真是生活的奢侈。是年之前。
书场上有三四个说书摊子。没有台子,没有帘幕,说书人在沙滩上一摆桌椅和鼓琴,鼓板一敲,人们就辐辏而来。当时河滩书场上最红的是一个年轻女子,脸色黑黑的,人们背后谑称为“小黑妮子”。左手拿铜板,右手敲鼓点,一个老头弹着三弦,说的是《杨家将》。另一个中年男子抱着渔鼓,咚咚咚卟卟卟地说《呼杨大合兵》,声音有些粗哑,没有伴当。第三个人们熟知,是当地人,老仇,住在城里大佛寺的后面,说的是《三侠传》。再有一二人间或来此,没有注意他们说啥书。
“小黑妮子”的摊前听客最多。声音清脆,说的眉飞色舞,听者扇面围住她。只记得她说杨文广如何如何,也说过呼延庆打擂。清晰些的是每场开始,皮鼓一敲,钢板叮咚,套话云:“众明公,打前坐稳你就慢慢地听。上回书说的是xxxx,还有那半部残文未曾来交代明”。然后书归正传,咬接上回。每到一个回头,停下收钱,手张一个小簸箩,挨着听众巡一遍,有人给几分钱,三分、二分、五分不等,也有的一次给一毛或两毛,便可以听一个上午。有人这一回给钱,下一回不给,然而也有白听书不给钱的,大概是没有钱又极喜欢听说书,便顾不得脸面。说到回头肯綮处,知道马上要收钱,便站起来躲到集市里面去了。等一回开场白之后,又慢慢潜回来,混进人堆。听书的人一般在沙摊上席地而坐,也有拿着板凳的常客,那便是稍微讲究的人了。小孩一般不交钱,一是没有,即使有也太少,还留着买东西。说书人对小孩也不大计较,不给便不给,听之任之。
渔鼓书人的听众也不少,听没听、听的什么我记不清了,因为偶尔来集上,听书的机会很少,但是记得在听书人圈外看他敲渔鼓的样子,说的似乎慷慨激昂。老仇的书没有听过。听别人说,他说《三侠传》,似乎违背当时的政治形势,因此常常被撵走,他又屡屡来说,便取缔,没收了他的鼓板。他还来,用格挡瓤子插了一个家什,舞手划掌地仍旧说,依旧撵,因此他说不整装,半截蜡块的。因为他是当地人,也奈何他不得。直到年代改革开放了,他终于如愿一偿的稳坐河滩,大说其书。
那时候听说书,是精神生活的高级享受,人们一般是听不到的。所以拉呱便是说书的延续和辐射。生产队里劳动休息时,或者晚上,雨雪天,人们聚在一起听善讲说的老人拉呱,西关集上听过说书的人回来转述,社员(农民)们听得津津有味,尤其是小孩,听一个又一个,听了还听,不能罢休。
年夏秋,“说书”被斥为“四旧”,是“封资修”的东西,“说书”业因此消歇。可人们听书的热情非但不减,却与日俱增。那些说书人见风使舵,改为讲说革命战争故事。大集上没了地盘,转到农村,晚上在大队里说,生产队给他们一点费用或者粮食,有的给几十斤地瓜干儿,说书人也是挣饭吃。这样一来,说书就偃旗而不息鼓。然而毕竟有局限,一年半载也难得听到一次。
每逢说书,村里男女老少都围坐在场院或学校的教室里。说书人摇头晃脑,指手画脚,嘻笑怒骂,表情夸张,时而扮男,时而扮女,幽默滑稽,令人目不暇接,啼笑不止。说到得意处,场内不时爆发哄堂大笑,沉浸在一片欢乐中;说到悲苦时,艺人声音嘶哑,如泣如诉,声泪俱下,听众也往往情不自禁,泪流满面,整个书场无人不悲、无人不恸。尤其是小孩子,常常听得如醉如痴,仿佛身临其境,久久不愿离去。
后来,广播里有了小说连播,虽然比不上说书有韵味,却也聊胜于无。收音机没有,可村子里每家安上了有线小喇叭,村人称为话匣子,早、中、晚定时广播。新闻联播之后往往有长篇小说连播,这时听到了《艳阳天》《大刀记》《万山红遍》等等。听者流连在话匣子前,不可挪一步。
改革开放后,说书人又回到了西关大集上。
记得年秋,一个西关集。那天上午没有课,我和孟兄、森弟三人翛然步出校门,相约赶大集。
走过泷水,六龙桥西头原先的生产资料门市部成了一个放映厅,刚刚兴起的录像播放,多是港澳的录像片。孟兄奇想逸行,请我们看录像。里面十几排矮凳,看的什么早已随风而去。
看完出来,向北寻找集市的往日。北边河滩,清水细沙依旧傍着说书摊,仔细看时,物是人非,风光不再。两三个说书人虽然约着几堆人,我们听来太巴人于下里。
站在圈外,水边,叹几声。竟然揎拳飞脚,想进去替那说书人说一回,效一效柳敬亭。
柳敬亭乃明末一位奇人,本姓曹,名逢春,因罪逃亡改姓名;从此,精研说书技艺,造诣极高,明亡后更借以抒发亡国之痛,动人心魄。张岱在明亡之后,满怀故国情思,记述下了这位故国人物。
“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癗,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善说书。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
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与本传大异。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并不唠叨。勃夬声如巨钟,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謈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闲中着色,细微至此。主人必屏息静坐,倾耳听之,彼方掉舌。稍见下人呫哔耳语,听者欠伸有倦色,辄不言,故不得强。每至丙夜,拭桌剪灯,素瓷静递,款款言之,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不齚舌死也。
柳麻子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衣服恬静,直与王月生同其婉娈,故其行情正等。”
此文专写柳敬亭高超的说书本领,可谓以奇笔传奇人,为《陶庵梦忆》中别致的名篇。柳敬亭的一生经历跌宕起伏,位卑未敢忘忧国,黄宗羲曾为他写一篇《柳敬亭传》。为免读时查找,姑录其文于下:
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清代汪懋麟《柳敬亭说书行》一诗赞道:“英雄盗贼传最神,形模出处真奇诡。耳边恍闻金铁声,舞槊横戈疾如矢。击节据案时一呼,霹雳迸裂空山里。激昂慷慨更周致,文章仿佛龙门史。老去流落江左间,后来谭者皆糠秕。”
叹曰:“剪镫为我说《齐谐》,壮如击筑歌燕市。君不见原尝春陵不可作,当日纷纷夸养士”。
这位古之所谓下九流的说书艺人,艺臻化境,肝胆照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说书之艺渐渐陵替,有成就者离开草泽,登上庙堂。电台电视台独开蹊径,刘兰芳、田连元、单田芳、袁阔成等称为艺术家,让平民百姓得以听看高水平的评书,然而终究似乎隔了一层,搔不到听众的痒处。
西关集迁徙了,再也听不到小时候的说书。
/5/1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