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多年前秦始皇祖母的宠物
会是什么?
汪星人?
喵星人?
长毛兔?
鹦鹉?
金丝雀?
还是锦鲤?
......
Emmmmm......
你能想到的这些都不是!
近日,美国学术期刊《Science》
给出了答案:
长臂猿!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英国动物学会等机构自开始,对位于西安市南郊的神禾原大墓,疑似为秦始皇祖母夏太后墓葬陪葬坑K12出土的长臂猿骨骼进行实验室研究。省考古研究院表示,这副骨骼可能是已灭绝的“帝国君子长臂猿”。
△夏太后墓中发现的长臂猿头骨
这副长臂猿骨骼出土于大墓东南的K12陪葬坑中,专家判断这应该是太后陵墓的“珍禽异兽”坑,北段陪葬的是“珍禽”,南段陪葬的是“异兽”,异兽从南到北依次是猞猁、豹、两只黑熊、1只绵羊及在东侧存留的长臂猿残头骨、下颌骨和前肢骨。研究人员指出,当时长臂猿被认为是高贵的动物,地位高的人将其当作宠物。
△秦始皇祖母夏太后墓的12号陪葬坑
胡松梅
考古专家和动物专家通过形态观测、3D建模、16处标志点的测量,确认该长臂猿不同于现在的长臂猿和已经灭绝的长臂猿种类。与现存的长臂猿相比,新发现的这副长臂猿骨骼有着相对较扁平且较小的面部,且犬齿特别长。
△“帝国君子长臂猿”遗骸。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实验考古中,专家通过3D数字扫描并将其形状与亚洲数百个长臂猿科动物以及德国和英国收藏的标本进行比较发现,该物种特征十分突出,与其他种类的长臂猿明显不一样,因此专家们认为这应该是一个新长臂猿种类。
△君子属帝国种长臂猿的头骨及下颌骨
Science
考古专家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年6月22日出版的学术期刊《Science》中,并宣布这一新的属和种为——“帝王君子长臂猿”,这次新属种的命名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考古学家根据晋代古籍《抱朴子》中记载:“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的文字,以及此骨骼出自疑似秦帝国始皇祖母陵园的经历,为其命名为“帝国君子长臂猿”,即“君子属”“帝国种”,既富有象征意义,又富有时代特征。但专家同时表示,遗憾的是“帝王君子长臂猿”在人类知晓前就已经灭绝了,只留下一副骨骼给后人。
△长臂猿示意图东方IC供图
我省的考古专家表示,这是首次在墓葬的陪葬坑中发现长臂猿。长臂猿习惯栖息在森林中,特殊的环境导致它们死后骨骼往往迅速分解。因此,不论在哪里找到如此古老的长臂猿遗骸,都是极其罕见的。
在我国,长臂猿的化石和骨骼以前发现的很少且多为零星的牙齿和碎骨,为其种类的鉴定带来很大的困难。而此次发现的长臂猿除残损的头骨外,还有一些不完整的上肢骨,为属种的鉴定提供了较好的第一手资料。
此次发现证实长臂猿的分布区退缩十分迅速,种群的灭绝速度超出以前人们的预期;也说明长臂猿种类分化的多样性,显示出它在环境中的脆弱处境。从长臂猿在陕西的分布历史和文献记载来看,年以前,陕西秦岭北坡一带的森林中,还是有一定数量的长臂猿分布,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湿热,森林茂密,适合长臂猿的生存。
△秦岭里曾经生存过已经灭绝的长臂猿
汉学家高罗佩在《长臂猿考》中提到,一直至公元10世纪,长安附近都有人捕捉长臂猿。从18世纪以前开始逐渐减少,例如在三峡等地绝迹,18世纪开始,陕西凤翔府的种群慢慢绝迹,在19世纪,在陕西周至、户县、镇坪还有残存,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长江以北分布的残存地点统统消失。中国曾经分布有6种长臂猿,目前白掌长臂猿和北白颊长臂猿已经从中国灭绝,海南长臂猿和东黑冠长臂猿的数量不足30只,天行长臂猿不足只,而数量最多的西黑冠长臂猿也仅有-只,此次发现对于中国长臂猿进化史和保护工作提供了珍贵的参考资料。
此次发现的夏太后“珍禽异兽”坑,说明当时皇家的苑囿有各种珍禽异兽,供王公贵族们观赏。而古人又十分重视“身后事”,尤其认为将生前所享之物陪葬于墓穴中,可以带入“地下世界”继续享用,尤其是帝王和高等贵族,用动物作陪葬品是十分常见的,我们一起看看陕西皇陵中的“动物世界”。
霸陵惊现犀牛和大熊猫
霸陵,汉孝文帝刘恒的陵寝,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附近,因靠近灞河而得名。西汉一般是帝后合葬不合陵,即皇后与皇帝葬在同一处,但各立陵冢。因此,文帝陵地面不起坟,地面上的两个可见的陵冢是母薄太后和妻孝文窦皇后的陵寝。虽然刘恒提倡“简单生活”,但在他的墓葬中也发现了大量的随葬品,且数次被盗。年,当地人在陵墓东北侧修建水池时发现了众多的陪葬坑,其中有各种动物的骨骼,尤以大熊猫和犀牛的骨骼格外引人注意,用犀牛和大熊猫作陪葬品,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犀牛经鉴定,属爪哇独角犀。在砌筑砖棺的条砖上,发现有“东园”戳印。东园系少府所属官署,主要负责“作陵内器物”。
茂陵疑似发现汗血宝马
茂陵,位于陕西咸阳,著名的汉武大帝的墓葬。有传说张骞曾告诉汉武帝,“西域大宛多善马马汗血”。汗血马速度快、耐力好、适于长途行军,非常适合用作军马。于是,汉武帝派出使团,带着一具用纯金打造的马前去大宛国,希望换回汗血宝马的种马,但是大宛国王却不肯交换,并劫杀了汉使。汉武帝大怒,宣称“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两次派军队行军公里远征大宛国,并最终夺得汗血宝马。在茂陵余个陪葬坑中,出土了多具马骨,这些马骨均单独安置,且有陶俑陪伴,显示出不同于普通随葬动物的尊贵,但由于缺少具体资料记载,它们是不是“汗血宝马”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平陵中发现出现在中原最早的骆驼
平陵是汉昭帝刘弗之陵。位于咸阳城西6公里处,刘弗原名刘弗陵,是汉武帝与钩弋夫人生的儿子。8岁即位,21岁的死于未央宫中。年,考古人员在随葬洞室内发现多具兽骨,兽骨架高大粗壮,保存较好,经西北大学动物专家初步鉴定为骆驼、牛等大型哺乳类偶蹄目动物。骆驼原产阿拉伯、中亚细亚和我国北方沙漠地区,中原地区直到武帝时期还称骆驼为“奇畜”。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骆驼随之引进中原,平陵建造时间距武帝开通西域仅数十年。平陵骆驼骨骼的出土,对研究汉代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及交通史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来源:西安晚报、陕西传媒网、网络
编辑:棉花糖
运维:西安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出品:西安市文物局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