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影视和文学作品里出现大猩猩,好像很多人都默认为正常现象。大猩猩是人类祖先的近亲,又长着一副相貌奇古的样子,似乎很够“古老”。《神雕侠侣》里,金庸直接派八手仙猿带领一百头“巨猿”出战,《西游降魔篇》里孙悟空发飙还会变大猩猩,好像跟某个同名的外星人有了关系。
实际上,这里隐藏着一个时间上的错误。“猩猩”、“猿”都是很古老的词(“猩猩能言,不离禽兽”见于《礼记》),然而古人提到猩猩这个词,绝不会是指世界最大的大猿。我们今天使用的“大猩猩”一词和其含义,其实是非常年轻的。
西方科学界第一次正式描述大猩猩,是在年。这是一个非常晚近的时间。达尔文于年完成他的环球旅行,之后一直忙着整理材料,创立他的自然选择论,在年出版了《物种起源》。在这个时段发现一种类人猿,算是给他送了助攻。
拍摄者PaulDStewart
年出版的ExplorationsandAdventuresinEquatorialAfrica一书的插画
西方科学界对大猿产生了解,是非常晚近的事。很长一段时间内,大猿一直默默无闻,或者作为传说中的怪物存在。现代分类学和拉丁文学名的发明者林奈,在年命名过一种子虚乌有的动物,Homotroglodytes,意思是“穴居人”。他认为,这是一种像人的动物,生活在埃塞俄比亚和东印度,其原型显然是黑猩猩和红毛猩猩。troglodytes这个词,后来成了黑猩猩的种加词。如果你玩英文版的英雄无敌3,也可以见到这个词——它是地下城初级兵种的名字。
拍摄者PaulDStewart
年布丰的《自然史》的版画插图,被错误绘制成直立形态的黑猩猩
我并没有查到,国内是何时知道“大猩猩”这种动物。比较早的一个例子,是著名的严复译《天演论》,面世于年,在其中大猩猩被称为“戈栗拉”,而非“猩猩”。
一些早期文献,如《山海经》,对“猩猩”一词的解释是“像人之兽”,但这种描述实在抓瞎。也许是长臂猿,也许是猴,也许是对边缘民族的丑化描述,也许像神农架野人一样,根本不是灵长类而是站立起来的熊。总之不会是大猩猩。甚至有人考证认为猩猩即“狌狌”,《庄子》里说“捕鼠不如狸狌”的“狌”,可能是黄鼠狼之类的小兽。
“猿”相对容易考证一点,古文里所谓的猿,画图和诗句的描述,很多都像长臂猿。按照今天的科学定义,长臂猿确实属于猿类,但无论是外形、大小还是生活习惯,都与大猩猩极为不同。更大的不同是,中国古人对“猿”的印象是高雅、韵致的。它住在秀丽的山林里,“高猿长啸”富有名士风度,“白猿”是仙兽,李广“猿臂”表示骁勇。至于大猩猩,即便是“金刚”这样正面的形象,也摆脱不了“傻大黑粗”的丑名。
拍摄者JustineEvans
在树间攀荡的白掌长臂猿,长臂猿的生活常态,就是在树间“高来高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