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岗卡章高山区的鸟与兽
岗卡章国家公园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我们在这里的前三天先后看到了众多激动人心的鸟(各种鸡、猛禽、啄木鸟、鹟、鹛、鹎、莺等等)和哺乳动物(亚洲象、黑豹、亚洲胡狼以及各种猴子等等)。1月23日这天是我们在这里的最后一天,我们将探索前几天没去过的岗卡章高山区域,寻找塔尾树鹊等当地明星鸟种。
岗卡章国家公园的大部分明星鸟种都分布在高山区,也就是靠近山顶的PanoenTong营地附近。所以我们决定把岗卡章的最后一个整天留给高山区。不过我们租的那辆萌萌的小车并不能上到山顶,所以只好联系住宿的地方包了辆皮卡上山,由司机兼任鸟导。
在来之前我们就已经订好了车,1月23日清晨5点多我们的皮卡便从住处出发冲向公园。快进公园大门的时候有一只长尾夜鹰趴在马路中间,不过被我们的大灯晃到的同时就飞了;路上还看到一只食蟹獴(Herpestesurva)头也不回地跑了。
很快我们就到了半山腰我搜索过蓝八色鸫的岔路口,我们决定再进去碰碰运气。一进去就看到有个大爷在那支了伪装帐洒了面包虫等着拍这东西,而且鸟导小哥竟然还认识这大爷,于是我们也躲在不远处一起等。过了一会儿我期待的蓝八色鸫就蹦了出来。这只八色鸫很警觉,晃荡了一分钟就回去了,换成了一只白腰鹊鸲出来发呆。由于我们顺利搞定了第一个目标,于是开心地把白腰鹊鸲留给大爷,继续上山。
蓝八色鸫(Hydrorniscyanea)。清早林中光线很差,拍摄难度很高,但我们看得很爽。
我们在弯弯曲曲的上坡盘山路又开了好远好远,终于来到了海拔m左右接近山顶的区域。在一段比较宽的路段(据鸟导说这里生境好且鸟多),我们下车准备开始步行一段距离。
刚下车就看到路边有一波鸟浪,鸟浪的主体是大约20只白头鵙鹛,以前每次在滇西南看到这东西都让我想起萌萌的银喉长尾山雀的指名亚种。这时一个闪着蓝黑色金属光泽的小鸟在我前面转了个圈,吧唧一下落在不远处的树枝上——古铜色卷尾!我刚看了个影儿就秒认,结果又被鹰之舞嘲笑了,因为这个“古铜色卷尾”的尾羽并没有分叉,尾羽下方挂着明显的“吊坠”,好吧,这是我第四次把小盘尾错认成古铜色卷尾了……
这只只有一根吊坠的小盘尾在这根树杈上停了很长时间,直到另一只小盘尾飞过来,俩鸟互动了一下,才双双飞走。第二只小盘尾尾羽两侧的“吊坠”都很完好,而且这次我终于认对了。
白头鵙鹛(Gampsorhynchusrufulus)
小盘尾(Dicrurusremifer)在岗卡章的高山区取代了低山区的大盘尾。它尾羽两侧的“吊坠”实际上是两根极度特化的延长尾羽,这只小盘尾一侧的“吊坠”不知为何掉了。
这时,鹰之舞又在黑暗的林子深处看到一对儿长相奇妙的啄木鸟,等它们转到稍微有点儿光的地方,我才看到它,而且发现是个我没见过的好东西——竹啄木鸟(这种竹啄木鸟是Gecinulusviridis,两翼和尾羽是橄榄绿色的,国内无分布,国内那种是[苍头]竹啄木鸟Gecinulusgrantia,两翼和尾羽都是棕褐色的,俩鸟多年前是一种,现在一般被分成两个独立种对待)。不过这一对儿竹啄木鸟并没有出现在竹林里,而是在一种阔叶树上啄得很开心。
这种竹啄木鸟(Gecinulusviridis)跟国内的竹啄木鸟长得不太一样。
看完了这一波鸟,我们就一起沿着路一边溜达一边看路边林子里的小破鹛和小破莺,到了一个比较开阔的转弯处,我们忽然看到一棵枯树顶上站着个大而壮的鸽子,是山皇鸠。它看到我们之后,思考了10秒钟,飞了。我们很快便折返了,回去的路上终于有了真正的古铜色卷尾,还看到一只鹰雕从不远处飞过。停车的地方不知什么时候潜伏了几只暗灰鹃鵙,我们开车门的时候把它们吓得到处乱飞。
飞过的鹰雕(Nisaetusnipalensis)
太阳已经完全升起来了,我们慢慢往山顶方向开,路上看到两只黑蛋一样的猴子很有爱地抱在一起,拖着长长的黑色尾巴——是印尼叶猴(Presbytisfemoralis)。在接近山顶的区域,这种猴子取代了低山区常见的郁乌叶猴。两种猴子都有萌萌的眼圈,但前者是黑尾巴,后者是灰白色的尾巴,很好区分。
远处传来大拟鴷的叫声,鉴于国内见过不少次,我们并没有停车细找。过了一会儿,林子里忽然传来高亢悠长的啸声,我们循着声音很快便找到了这群离山路不远的白掌长臂猿(Hylobateslar),它们坐在树冠上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啃着树叶,相当悠闲。这种漂亮的长臂猿在国内仅云南有记录,而且似乎已经灭绝了,不过在东南亚却并不罕见。
印尼叶猴(Presbytisfemoralis)是岗卡章高山区森林中层的常见猴子。
白掌长臂猿(Hylobateslar)喜欢在岗卡章山区的林冠层活动。
看过猴子后,我们到了山顶的PanoenTong营地,营地附近的林子很密,但游人略多。我们沿着公路随便在这里转了转,看了几个令我感到非常亲切的鸟:乌鹟、橙腹叶鹎和灰卷尾,还有俩黑喉缝叶莺和几只红喉姬鹟。远远地听见有长尾阔嘴鸟的叫声向我们逐渐靠拢,但在距离我们30米左右的地方就转向了山坡的另一侧,很快就消失了。
红喉姬鹟(Ficedulaparva)在东南亚有数量巨大的越冬种群。
我们来到营地不远处一个的观景台,俯瞰了一下山顶的风景,顺便观赏了一会儿在天空转圈的烟腹毛脚燕们。眼看营地周围的人越来越多,鸟导决定转移阵地到3公里外的一条小路,这里主要是稀疏的林地以及高大的灌丛,生境和来时路上的密林不太一样,我们沿着这条岔路走了2公里左右,给团队记录加了不少新东西。路边开花的灌丛里有很多小鸟,比如黑胸太阳鸟、朱背啄花鸟、灰腹绣眼鸟等等,都非常活跃地绕着花转来转去。
岗卡章高山区的风景,山顶附近的观景台拍的
这条路林子稀疏,树上的鸟很好找,比如树冠层的鹎鹎们。和山下相比,这里多了不少灰短脚鹎、绿翅短脚鹎和灰眼短脚鹎,当然数量最多的仍然是黑冠黄鹎。鹰之舞机智地在附近找到了一只白眉蓝姬鹟雌鸟,并将之拍到,然而我反应慢了,什么都没看见。继续向前,树顶还时不时地蹦出几个诸如紫颊直嘴太阳鸟、黄肛啄花鸟之类的小小鸟。我在一堆柳莺的后面看到了一只很萌的白眉棕啄木鸟,没几分钟鸟导又找到了一只斑姬啄木鸟。
看了一上午林鸟,转眼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于是我们返回营地餐厅,路上还顺便收了一对儿在树上吃果果的小鹃鸠。彼时营地附近已经有不少游客下山了(很多人上来就是为了看个日出,并不会在山顶耗一天),我们一边吃午饭一边对记录,发现上午虽然看了不少林鸟,但目标种塔尾树鹊还是没搞定,不过这货的出没很随机,到底能不能看见,鸟导也没谱。
斑姬啄木鸟(Picumnusinnominatus)
小鹃鸠(Macropygiaruficeps)是很具有东南亚特色的一种鸠
吃完饭我们进行短暂的休息,其实就是坐在一开花的矮树附近等鸟来。很快过来一堆黄绿鹎,它们中的一些还跑到旁边的桌子上站着。蓝翅叶鹎和橙腹叶鹎也过来凑热闹,虽然这俩货在一堆叶子里不是那么显眼。有意思的是,橙腹叶鹎在低山和外围区是看不到的,金额叶鹎取代了它成为低山和外围区域最常见的叶鹎。
过了一会儿,一个笨重的绿色身影“DUANG”的一声飞了过来,站在一根横枝上左看看右看看——是休氏拟鴷。它和蓝喉拟鴷很像,但有一道明显的黑色髭纹。早些时候就听到这小东西满山叫,可算是看见一只了。附近一棵我不认识的大叶树的花上还有一只纹背捕蛛鸟蹦来蹦去很不怕人,于是我们兴致勃勃地拍了一会儿。
黄绿鹎(Pycnonotusflavescens)在岗卡章只有高山区能看见
休氏拟鴷(Megalaimaincognita)
纹背捕蛛鸟(Arachnotheramagna)在岗卡章高山区很常见,然而我从来没在低山区见到过。
吃完饭之后我们在附近随便转了转,营地视野很开阔,于是我们得以顺利地发现一只花冠皱盔犀鸟站在很远的一棵大树上。在另一条林子很密很密的小岔路里,鸟导成功地帮我们找出了一只赤须夜蜂虎,这只色彩鲜艳的大蜂虎一动不动地站在几米外让我们观察了很长时间。沿路继续向前走了一段后我们发现丛林深处鸟并不多,不过准备折返时我发现有几个树鹊在林冠层嬉戏,是不是塔尾树鹊?仔细一看,全身大致是灰褐色的,而且尾羽两侧并没有棘突,原来是灰树鹊,囧。
漂亮的赤须夜蜂虎(Nyctyornisamictus)即使在东南亚也不是特别常见。
回到公路边,我们慢慢往山下溜达,还顺手拍了两张路边的白喉褐冠鹎,忽然我看到一个黑影从山路的一侧飞到另一侧,落在了路边一棵树上。我迅速举起望远镜,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个黑鸟尾羽两侧突出的“刺”——终于看到塔尾树鹊了!这只塔尾树鹊足足停了5分钟左右,虽然比较遮挡,但我有充足的时间换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它。除了尾羽两侧明显的一层层分叉,它并没有什么其他特点,就是一全身黑乎乎的鸟。
塔尾树鹊(Temnurustemnurus)
搞定了第一目标鸟种,我们开心地继续向前,随便看了一些常见林鸟之后,在一片开阔的山坡停下来休息时恰好有一群双角犀鸟从我们头顶飞过,于是我又一次被这种巨大的犀鸟的振翅声震撼到,就跟一架小飞机似的,太壮观了。
双角犀鸟(Bucerosbicornis)
下午鸟果然又少了,鸟导小哥回去开车,过来把我们接上以后就慢慢往山下开了,到了另一个据说不错的路段,我们再次停车步行。在太阳照不到的一片密林里,鸟导找到了两只刚出巢的灰头钩嘴鹛宝宝,嘴还没长好,很短,一点儿都不像它的家长,特别好玩儿。
这时我发现钩嘴鹛不远处的灌丛里有个黑影闪过,举起望远镜一看,又是一只塔尾树鹊(幸亏能看到“塔尾”,要是别的还真没法认,因为林下光线太差,怎么看都是一黑蛋)。真是幸福,能连续看见两次这个“岗卡章的名片”。
灰头钩嘴鹛(Pomatorhinusschisticeps)宝宝。
继续向前,鹰之舞忽然觉得某处有个咬鹃,于是她隔着无数层浓密的树叶拍了张逆光的照片,调高液晶屏亮度一看,里面真的隐约露出一红头咬鹃的头!我和鸟导举着望远镜对着那个方向看了很长时间,因为完全逆光而且树叶实在太密,最后我们俩谁都没找到那只咬鹃在哪,只好无奈地放弃了。
我们在这段路上前后走了走,又看了几种林鸟,就继续开车沿着山路往下移动。没走多远,鸟导看到一绿翅金鸠在路边蠕动。看到路边有鸟,我便开始注意前方地面。事实证明我们的好运气还在:在转过几个弯道之后,一只长尾巴灰鸡赫然出现在眼前。它看到过来一车,愣了一下,很快转身进了林子——我们终于看到灰孔雀雉了!
我们回到半山腰的BanKrang营地之下的柏油路段时正好是下午六点多,但豹啊胡狼啊什么的并没有再度出现,不过我们在一个黑腿小隼巢的洞口成功地找到了一只黑腿小隼。它蹲在树洞里谨慎地往外看,很萌。这个可爱的小东西在马来半岛数量很多,岗卡章这里已经是它分布区的北限了,因此想看到它并不容易。
岗卡章的黑腿小隼(Microhieraxfringillarius)
于是我们愉快地结束了岗卡章地区的最后一个整天。明天(1月24日)我们将离开岗卡章,前往多公里外的下一个目的地——泰国中北部的一个神秘保护区PhuKhieoWildlifeSanctuary。
编辑:鹰之舞
摄影:红嘴蓝鹊(朱雷)、鹰之舞
之前的连载在这里,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泰国观鸟游记1
行程简介;甲米的红树林
泰国观鸟游记2
泰国八色鸫之殇
泰国观鸟游记3
世界上最漂亮的鸽子
泰国观鸟游记4
蓝尾八色鸫和彩色的燕尾
泰国观鸟游记5
岗卡章的鸡
泰国观鸟游记6
岗卡章的黑豹、胡狼和咬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