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保护(大理白族自治州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中心)是一个新成立的NGO,云山团队致力于通过保护长臂猿等原始森林的旗舰物种来保护我国西南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其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那么长臂猿究竟是怎样的一类动物,为什么云山要将长臂猿作为优先保护的旗舰物种呢?
东白眉青年个体,年高黎贡山自然公园赵超/摄
没有多少人见过野外的长臂猿,在动物园人们常以“猴子”称呼它们。长臂猿不是猴子,它们是一类分布于东南亚地区的小型猿类,与黑猩猩、猩猩和大猩猩同属于类人猿。全世界共有4属17种长臂猿,我国分布有3属6种。为什么叫类人猿呢,细数一下长臂猿跟我们人类真有不少共同点。和我们一样,它们也没有尾巴,能在树上和地面直立行走,喜爱唱歌。在所有的类人猿当中,长臂猿的婚配制度和人类最相似,通常情况下,长臂猿生活在一夫一妻的家庭中,每胎生育一个宝宝。少数种类的长臂猿家庭群会存在一夫二妻的现象。
在动物园的长臂猿馆舍外,经常听到孩子问父母,为什么这两个长臂猿颜色不一样啊?父母往往回答可能是两种不同的长臂猿。其实长臂猿是会变色的动物,以冠长臂猿属为例,刚出生的幼猿身上几乎没什么毛,随着年龄增长,身上会长出黄色的毛。到1岁左右,无论雌雄的毛都会变成黑色,雄性的冠长臂猿在变成黑色后,毛色不会再次发生改变,而雌性在成年时,身体的大部分将会变成美丽的黄色。
西黑冠长臂猿雄性,年无量山保护区赵超/摄
长臂猿曾经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长臂猿喜食果实,受到破坏后的次生林往往无法满足长臂猿对食物的需要,因此长臂猿通常只能生存于保存完好的原始常绿阔叶林中。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气候变化,原始森林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我国现存的长臂猿仅生活在云南、广西和海南的极少原始森林,总数不超过只,其中四种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也许,我们再不认识它们就真的晚了……
西黑冠长臂猿
Nomascusconcolor
中国数量最“多”的长臂猿西黑长臂猿冠雌性,年无量山保护区赵超/摄
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concolor)系印度支那北部和中国南部的特有种,全球西黑冠长臂猿约为只,除少量分布在越南和老挝的北部,其余的只左右都分布在云南,是我国目前数量最多的一种长臂猿,但却比熊猫还要稀少。
位于云南中部的无量山和哀牢山是西黑冠长臂猿的集中分布区,但该地区低海拔的原始森林已经被人类开垦利用,现在西黑冠长臂猿只是片段化分布于海拔米至米之间的常绿阔叶林中。研究人员在无量山对西黑冠长臂猿的长期观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同于通常长臂猿物种的一夫一妻家庭,这里的西黑冠长臂猿大部分都是一夫二妻家庭群,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才能从进化上解释这一现象。
东黑冠长臂猿
Nomascusnasutus
幸运的长臂猿东黑冠长臂猿雄性,年邦亮保护区赵超/摄
东黑冠长臂猿(N.nasutus)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极度濒危物种,全球种群数量约为只,我国约有20只,是全球25种最濒危灵长类之一。年,人们在越南北部高平省重庆县的森林中发现了东黑冠长臂猿,而时隔4年之后的年才在我国广西靖西县中越边境发现了这一物种。
东黑冠长臂猿母与子,年邦亮保护区赵超/摄
东黑冠长臂猿时隔50多年后被重新发现可以说是非常及时和幸运的。它们生活的喀斯特森林树木矮小稀疏,当地村民也在这片森林里采集薪柴,烧炭和放牧,使得本来就质量不高的长臂猿栖息地进一步退化。得益于当地政府对发现东黑冠长臂猿的重视,及时成立了保护区并严格限制了烧炭和放牧等活动。实施保护行动之后,长臂猿的种群数量稳中有升,但该物种面临的栖息地质量低下,面积狭小和小种群等问题将是影响其长期生存的关键问题。
海南长臂猿
Nomascushainanus
世界上最濒危的长臂猿海南长臂猿雄性,年霸王岭保护区赵超/摄
海南长臂猿(N.hainanus)是唯一一种仅存于中国的长臂猿,也是海南岛的特有物种,曾经在整个海南岛的低地热带雨林广泛分布,20世纪60年代记录尚有多只。而现在,却只在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残存着20只左右的个体,它们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上最濒危的长臂猿。(从到20,只需要50年……)
海南长臂猿母与子,年霸王岭保护区赵超/摄
?为什么海南长臂猿数量会在这么短的时间急剧下降,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大量原始森林被砍伐和改造成其他经济作物林。据资料记载,在20世纪50年代,海南的森林面积达86万公顷,长臂猿分布于海南岛澄迈、屯昌一线以南12个县区,数量达多只,这之后三十年的破坏却给海南长臂猿造成了灭顶之灾。现存的海南长臂猿面临小种群和近亲繁殖等致命的威胁,仅靠现有的保护手段能否保证该物种的长期存活还是一个未知数。
北白颊长臂猿
Nomascusleucogenys
我们如何拯救你?北白颊长臂猿雄性年西双版纳野象谷赵超/摄
北白颊长臂猿(N.leucogenys)为中、老、越三国交界地区的特有种,在我国曾经广泛分布于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和沟谷雨林中。80年代的记录还有多只,在勐腊县城就能听到森林里长臂猿的叫声。研究人员于年和年对可能有长臂猿存活的区域进行了全面访查,没有发现任何表明长臂猿还在野外存活的证据,说明北白颊长臂猿极有可能已经在我国灭绝。
北白颊长臂猿母子,年西双版纳野象谷赵超/摄
该物种在我国还有被拯救的希望么?西双版纳的野象谷现在饲养了9只北白颊长臂猿,其中一个家庭被放归到森林中,它们部分靠人工投食并能在森林里自己寻找食物,还在野外成功繁殖了一只小长臂猿。如果保护区能够对这些长臂猿进行有效的种群管理,将它们配对后释放到森林中,就有希望在野象谷建立一个人工野化的北白颊长臂猿种群。这里每年有数百万游客到访,是一个对公众进行长臂猿保护宣传的理想平台。
东白眉长臂猿
Hoolockleuconedys
分类学研究或使保护地位持续上升东白眉长臂猿雌性,年高黎贡山自然公园赵超/摄
东白眉长臂猿(Hoolockleuconedys)曾广泛分布于云南西部怒江以西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由于那些区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靠山吃山和狩猎传统对该物种造成了严重威胁,研究表明到年93.2%的长臂猿栖息地已经丧失。最近一次全面的野外调查表明我国的东白眉长臂猿只剩下40个左右的家庭群,总数不超过只,分布在17个不相连通的斑块化森林里。
在如此濒危的处境下,东白眉长臂猿保护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仅仅保护了不到一半的种群,大部分东白眉长臂猿都生活在保护区外。最新的研究表明中国的东白眉长臂猿极有可能是一个新的分类单元(新的亚种或种),这也进一步强调了在中国保护该物种的重要性。
白掌长臂猿
Hylobateslar
已经灭绝了吗?白掌长臂猿雄性年泰国岗卡章国家公园赵超/摄
白掌长臂猿(Hylobateslar)共分化为4个亚种,分布于我国临沧地区的是一个独立亚种,年才被我国学者发现,当时是我国六种长臂猿中数量最少的一种,估计仅30-40只分布于云南南部孟连、西盟和沧源。7年的野外调查中没有发现白掌长臂猿在野外存活的证据,因此该物种在我国可能已经灭绝。
南滚河保护区被认为是我国白掌长臂猿最后的栖息地,可惜到上世纪末,保护区内的长臂猿种群数量已经下降至三群十只左右。根据最新的访问调查结果,保护区周边的老百姓自年以后就基本上听不到长臂猿的叫声了。导致白掌长臂猿消失的首要原因仍然是栖息地破坏和丧失。
白掌长臂猿母与子,年泰国岗卡章国家公园赵超/摄
长臂猿——像保护伞一样的旗舰物种
长臂猿之所以濒危,最大的威胁来自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北白颊长臂猿和白掌长臂猿就是随着滇南热带雨林的消失而灭绝的,而偷猎则是对长臂猿的另一重大威胁。要保护长臂猿,就需要在大尺度上保存它们的原始生境并且制止非法偷猎,而生活在长臂猿栖息地中的其它野生生物也能由此获益,最终保护残存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和其中的生物多样性。
参考资料:
1.户外探险《我们只剩6种长臂猿了,比大熊猫还濒危,再不认识就晚了……》,作者:范朋飞/艾怀森/李飞
2.新浪科技《保护中国长臂猿主题月》
3.维基百科、互动百科、百度百科
云山保护云山保护(大理白族自治州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中心),专注于抢救性地研究和保护中国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创始人包括阎璐(NGO项目主管)、范朋飞(兽类学家)、刘阳(鸟类学家)、董磊(自然摄影师)、赵超(自然摄影师)、侯一先(自然教育倡导者)。我们以保护长臂猿等旗舰物种为突破口,进而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西南森林生态系统。年获得“创绿家”资助。
长按图片扫描鍖椾含鍝鍖婚櫌鐧界櫆椋?鐧界櫆椋庣殑涓撳